PConline北京12月5日[文/操刚]“大家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在众多的国际品牌中,有哪一个品牌的DC没有出过质量问题,大家再想一想,哪一个品牌的DC出的问题又是最少的,答案是柯达。其实我们可以承认一点,LS443相机的确存有质量问题,但导致该事件的发展结局是因为柯达在中国的宣传做得太乱了。”
昨天,在柯达公司的媒体沟通会上,事先并没有安排出席的柯达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叶莺意外的出现在了会场,一身行色匆匆且略显疲惫的叶莺对于目前媒体对柯达的看法表现出了极大的委屈与无奈。
正面回应LS443事件:柯达的沟通和宣传做得太烂
之前柯达公司LS443数码相机的维权问题,在业界一直颇受争议,虽然柯达公司先后出台几套专门针对这款产品的维修方案,但不满与质疑声似乎一直没有停止,与中消协的矛盾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而自始至终,柯达公司并没有领导出面当面澄清此事的原委。
在昨天的会议上,叶莺专门针对于LS443事件作出了她的回应,她表示,“外界对柯达的误解的确太多了,LS443事件我们的确有太多的失误之处,首先是我们没有和我们的用户做好及时的沟通,导致他们有问题无法直接接到我们,其次就是我们设在全国的维修点的信息与柯达公司无法保持同步,很多维修的信息我们也无法在第一时间获悉,这势必造成了其中很多容易的问题被复杂化了。”

柯达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叶莺女士
但她同时表示,“其实事件之后,我们一直在跟踪我们问题相机的客户,我要求柯达的工作人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用户并征求他们的反馈意见,而且,对于前期我们收取1500元维修费用的32名客户,我们也出台了相关的补偿政策,包括前期我们还安排了几十名我们柯达数码相机的几十名用户,也希望他们对于我们的产品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但这其中有很多们不太想说的原因和理由,而且也不为媒体所知,说到底,这还是源于我们柯达在中国的宣传做得太差了,这方面我们应该跟一些别的公司学习。”
而在谈到问题相机在台湾为何能得到更换时,她坦率的告诉我们,台湾和大陆的售后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台湾的用户相对来说很容易掌背景资料,但内地在这方面就显得有困难。她同时透露,在大陆曾经有几十名用户也曾拿过柯达的试用机器,但在收取反馈结果时,其中有部分用户留下的电话变成空号,另外还有一部分用户更是采取各态度回避反馈意见。
“不可否认,LS443事件的确可柯达的数码相机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自始至终,柯达在这个问题上都在忍受着消费者的污辱和谩骂,但在柯达的公司信念里,消费者是上帝,再加上的确是我们产品的问题,因此我们只能去自己咽下自己种下的苦果,并且积极的寻求一些更好的解决办法,我也希望能藉新一年的开始,来让柯达有一个重新的开始。”
坦言转型困难,不诉求成为DC业界的NO.1。
柯达公司从2003年9月26日开始,正式宣布将通过四年的时间来完成由传统行业向数码行业的转型,在谈到这个百龄巨人如何能够在四年内实现自己的转型目标时,叶莺感慨颇多,“对于柯达转型的困难我深有体会,过去我们在传统的行业做得太成功了,这的确曾经让我们一度还沉浸在那种喜悦之中,但我们意识到了这个产业不可逆转的发展,柯达的脚步几乎遍布了全球的角落,柯达这个百年老店的确背负着太多沉重的枷锁,要想在短期之内实现转型是很困难的,但我们还是惊喜的发现了我们的变化。坦率的说,柯达在过去的8个季度里一直在亏损,但我们的亏损表的逐渐减少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去年第三季度我们的亏损是9亿美金,但今年已经缩减到了3700万美金,而且,我们产品也正在被消费者所认可,我们的双镜头产品也获得了CCTV颁发的荣誉大奖,这无疑增强了我们转型的信心。”
在谈到柯达将如何来规划自己的DC发展之路时,叶莺坦率的说,“将生产交给纬创力是我们在DC扩展上很重要的一步,因为毕竟DC只是占了柯达很小的一部分,单独来做很难与其它的品牌形成竞争力,纬创力在全球有10万人的工厂来做数码相机,我们相信凭借他们的制造实力能增强我们的品牌竞争力。”
她最后表示,柯达从未想过去成为DC市场的NO.1,这也不是柯达努力的方向。“成为一家影像行业全面的解决方案提供商,那才是柯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