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报报道了Intel发布四核处理器的消息,不少消费者打进热线咨询:随着四核处理器的发布,现在买双核电脑会不会过时呢?带着这个疑问,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专访了Intel中国区总裁杨旭(以下简称杨)。记:Intel双核产品推出没多久,最近又在发布四核处理器,双核会不会过时呢?
杨:四核的产品是两周前发布的,主要定位两个领域,一个是服务器的领域,一个是非常高端的工作站或者是一些台式机用户的追求。由于这两部分消费者都是特定的,所以消费者无需产生这样的误区:四核来临了,双核就过时了。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双核肯定是主流。
记:Intel今年新品发布的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这个发布的节奏和竞争对手的“贴身紧逼”有没有关系?您觉得这个节奏是否会影响Intel在酷睿、酷睿2上的一些利润收益?
杨:竞争加剧了,这个是不争的事实。但既然竞争加剧了,你要有面对竞争的策略和措施。Intel不是完全因为竞争加剧了,竞争对手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事实上是,如今是Intel在领,别人在跟。而这种“领”和“跟”的关系并没有改变。
今年业内感觉似乎有很多芯片产品的发布,其实这都是在微架构计划之内的产品。如Intel不断提到的酷睿架构,因为该架构是高性能、低功耗的架构,是设计所有芯片的宗旨。因此,这个架构出来以后,笔记本、台式机产品、服务器产品都会发布。所以,让人感觉今年新产品特别多,但实际上所有新品的整个基础还是架构的转换。
记:Intel现在也推数字家庭,这对“四核”是否有推动作用?
杨:数字家庭应该对“四核”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数字家庭本身是一个典型多任务的环节。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增值内容以及产业链的准备情况,与国外相比显得慢一些,这可能是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就如同电视机和电视节目的关系,电视机已经很强了,可以放高清的了;但是相应的电视节目却没有,这跟目前数码家庭面临的情况也是一样的。因此,对于数字家庭来说,硬件的制作是简单的,内容才是至关重要,90%的工作应该是在内容的制作上。记者 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