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五周年的“信息产业的机遇与挑战”专题报告会上,蒋耀平副部长说,WTO对中国的信息产业总体影响是积极的,中国信息产业已经主动应对入世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入世带来的市场自由化的积极因素之外,一系列风险因素也同样存在,正像网通CEO左迅生所说,目前入世对于基础电信运营商的考验还是初步的,未来可能出现更艰巨的考验。
蒋副部长给出了来自信息产业部的一组统计数据:入世以来,中国平均每年新增电话1亿户,中国电话用户数达到8.2亿,居世界第一,其中固定电话3.7亿部,是2001年的2倍,移动电话4.5亿部,是2001年的3倍,互联网用户突破1.2亿,是2001年的4倍,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达到5200亿美元2001年的近5倍,这组数据显然足以说明入世对于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与此同时,基础电信运营商在这五年里也交出了让人满意的答卷。四大运营商均实现海外上市,募集海外资金300亿美元,中国电信随着重组上市、企业战略转型,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扭转了此前海外业务的负增长局面;中国网通入股电讯盈科,又与西班牙电讯展开合作;ChinaMobile转变思维,动作不断,大到放远目光,关心电信行业在全球的发展,小到在具体开发新业务、新项目中与合作伙伴实行“员工交换计划”;中国联通不但与SK电讯结成战略联盟,还分步骤在澳门市场开展业务,由经,中国电信业已在入世之初取得了成绩。
但是,现在一切刚刚起步,真正的国际化竞争还远没有开始。我们的运营商在经营、管理以及技术上还都有待提高。为此,运营商们齐声呼吁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只有整体实力的增强,才能使企业的竞争力、国家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那么,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促进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呢?
笔者认为,至少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政企之间的合作。毫无疑问,政企之间在某些技术领域的合作,将有利于培养富有吸引力的市场,将使全行业的竞争力得以提升。
在这方面,韩国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韩国SKT总裁介绍,在韩国,韩国政府在1998年开始放松管制,形成了五大运营商竞争的格局,而开放之后,韩国政府非常重视政企之间的合作,比如发起HSDPA实验、无线互联网服务的实验等,在一系列技术领域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现在看来,这种作法是正确的。
中国入世五年后学习一些有益的经验是必要的,比如在3G方面,中国政府根据入世的承诺选择国际标准、坚持技术中立的立场,而企业也可以根据市场和自身的需要对3G技术标准进行选择,但这并不是说,中国政府就不需要支持企业在3G技术方面的创新,不需要鼓励企业在与3G相关的技术领域里取得进展。因此,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的具体技术实验和产业化推进,无疑是必要而有益的,这也是政府扶植产业链整体发展的途径,是我们应对入世风险因素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