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信息服务的“内热外冷”惟有提供用户所需的点对点互动内容。
从2002年,“家校通”在广东等地试点开始,其发展一直都不顺畅,从推广前期学生的抵制,到近期传出的部分地区(如沈阳)的家长对其使用“广而告之”的群发方式,点名批评学生信息服务的普遍不满,学校和业务推广者的热忱,用户的反应平淡,使“家校通”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事实上,除了“家校通”,还有一部分的信息服务都存在这种“商家热,用户冷”的尴尬。
对比其他成功信息服务,可以看出,这些“进退两难”的信息服务有以下特点:信息的内容流于表面,用户只是被动接受信息,缺乏互动性。因此,走出信息服务的“内热外冷”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提供用户所需的点对点的互动内容服务。
首先,加强信息服务的互动特性。运营商在信息服务中的最直接作用是提供沟通平台,因此,运营商应完善业务系统所具备的各项功能,创建一个可以互动交流的平台,以提供用户“特有”信息服务。
此外,正是由于与用户互动,用户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而且能够获得用户最直接的需求。拿“家校通”来讲,目前,家长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家长与学校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笔者认为,如果“家校通”能够实现互动交流功能,点对点地与单个家长进行信息服务,共同讨论孩子的在校情况,家长肯定非常乐于接受,甚至是感谢老师。因此,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的互动是“家校通”,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沟通,进行教育信息咨询的必备条件。
其次,丰富信息业务的提供手段。就目前而言,信息服务的主要发送途径是SMS,但SMS能够提供的信息非常局限。因此,未来运营商应当利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契机,建立多种多向的沟通和信息提供渠道,以丰富信息服务领域。
最后,提供更深层次的内容服务是最关键的。一方面,作为信息服务的主导者,为了避免成为信息管道服务的提供者,运营商必须重视把关信息内容本身;另一方面,信息服务的内容提供商应当主动收集用户感兴趣的深层信息,给用户提供事件分析、整合后的有效信息,而非单纯的事件描述。再拿手机报为例,其成功者都是以分析性深度信息著称的,因此,其发展的关键并非是向用户发送大而全的新闻事件,真正吸引用户的是新闻事件背后的内容。
总之,无论哪类信息服务的成功都离不开用户的积极性、互动性以及畅通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