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元旦SMS、语音业务消费高峰的到来,为了避免用户误入形形色色的电信陷阱,在2006年的最后一天,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连发两个电信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部分SP发送的定制诱惑SMS和谨防长途电话“优惠缩水”。
陷阱1
部分SP发送诱惑SMS
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称,近来部分移动信息服务企业(SP)利用端口号或用户手机号码,向消费者发送类似朋友问候或诱惑性的SMS,如“现在哪里呢?忙吗?陪我聊聊好吗?”诱骗用户回复至非普通用户号码或拨打有关语音业务(此类业务采取“本地接入费+信息费”的叠加收费方式,如12590,10159,168)。
提醒: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提示称,消费者应提高警惕,谨慎回复或拨打,以免被个别违规企业利用,形成定制信息而被扣费。同时,建议消费者收到此类SMS时,要及时向相关基础电信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举报。
陷阱2
仅告知长途通话费
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称,近期相关基础电信企业纷纷推出长途电话或IP长话促销活动,上述业务采取“本地接入费+长途通话费”叠加的收费方式。但部分电信企业和媒体在宣传时,仅告知用户长途通话费,或者大力宣传长途通话费降价幅度惊人,未告知用户在使用上述业务时,还需缴纳本地接入费,容易误导消费者。
提醒:请消费者提高警惕,使用前注意上述业务的总体收费构成,以免长途通话费节约很多,但本地接入费却付出较多。
在提醒消费者同时,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还要求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以适当方式予以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