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上海传出的消息称,上海市教委联合上海电信推出了儿童专用手机“小灵童”。“小灵童”的特色在于具有超强的定位功能,据悉,父母只需打个电话,发条SMS,或者登陆网络,就能够确定孩子所在方位,精确度在50米以内。笔者认为,“小灵童”的推出是一项成功的细分市场的营销策略,该策略有助于延长小灵通的生命周期。
小灵通自面世以来可谓是命运多舛:最初作为固话的补充只能在一些地方发展;后来逐步向大中城市渗透,但因为技术落后而被认为“必死无疑”;在大中城市移动电话资费居高不下的时候,小灵通因为价格优势而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但是当移动运营商纷纷下调资费,尤其是准单项收费开始实施后,小灵通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又一次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信息产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无线市话新增用户2045.3万户,然而截至2006年11月,无线市话新增用户仅为779.2万户。而近日,信息产业部明确规定对电信资费将实行上限管理对于小灵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小灵通出路何在成为摆在固网运营商面前难题。
电信市场营销正在从大众营销向分众营销转变。曾几何时,用户对电信服务的需求非常简单,打电话就是电信的全部,那时候,所有用户的需求是一样的,运营商只需提供统一的服务,并提升服务质量即可。随着电信技术不断进步,电信业务逐渐丰富,用户需求开始出现差异化,这时候,细分目标市场、提供差异化服务才能满足用户需求,也才能在竞争中获胜。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说,每项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当生命周期接近尽头的时候,厂商可以通过细分目标市场、挖掘产品新功能的方法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时候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儿童市场潜力巨大,是众商家争强的对象。儿童虽然没有收入来源,但是父母是强大的经济支柱,尤其是在中国,受“再苦不能苦孩子”观念的影响,父母对于孩子往往毫不吝啬,希望孩子能过上幸福生活。因此,那些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产品总会受到父母的欢迎。上海电信推出的“小灵童”能够帮助父母实时了解孩子的动态,不用再为孩子的安全而担心,孩子如果去了不该去的地方也能够及时掌握。目前,类似的服务在国外已经取得了成功。NTTDoCoMo推出了针对儿童的手机,除了让父母掌握孩子的动态以外,系统还能自动发送信息到父母的手机上,让父母了解孩子的状态,例如,日本的儿童上学一般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当孩子进入地铁之后,系统会发送信息告诉父母孩子已安全乘坐地铁。在韩国,SK电讯也推出了面向儿童的I-kids手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以说,儿童市场潜力巨大,已成为众多厂商的共识,谁抢先占据这个市场,谁就会赢得先机。
除儿童市场之外,还有很多市场也颇具潜力,例如老人市场和女性市场。所幸的是,目前已有专为女性设计的小灵通以及老年人专用的小灵通面世。
笔者相信,如果继续细分市场,深挖潜力,提供个性化服务,那么小灵通有可能峰回路转,迎来“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