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北京移动正式推出全球通"畅听99套餐"。此举是北京移动对全球通高端用户又一次大规模降价,相对与2006年年中推出的老“99套餐”此次降价幅度更大。
1.单向收费对“全球通”的品牌以及利润不会有太大影响
诺盛电信咨询认为单向收费降低了全球通品牌的进入门槛,使处在全球通和其他两个客户品牌边缘的客户会向全球通转移,对于北京移动稳定扩大高端客户群是有好处的。
从消费弹性来看,实行单向收费,必将在短期内对于北京移动整体利润有所影响,但是对于全球通的利润影响不会很大。具体理由分析如下:
首先,单向收费会造成语音收入的减少。考虑到语音收入在业务收入所占比例79.4%(2005年ChinaMobile年报数据),因此势必会对于北京移动的业务收入造成冲击
其次,全球通资费调整会导致动感地带和神州行用户的加入,也会使得一些联通用户转网,转网用户的增加,将会使得全球通的用户基数增加,能够部分弥补单向收费带来的收入减少。
最后,全球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高端用户的漫游和主叫通话,本地被叫免费对于全球通的影响较小。而且北京移动在推出全球通新套餐时,对于各个资费分类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对于全球通整体收入影响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从长远看,新资费政策将会促进通话时长,促进用户对于套餐中其他数据业务的使用习惯,这对于3G时代的业务发展和用户发展将大有裨益。
2.北京移动“全球通”单向收费并不意味着国家资费政策的彻底松动
北京移动推出的套餐目前基本还只限于“全球通”品牌,但可以看成是ChinaMobile资费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北京移动一直以来是全国最后一个坚守“全球通”资费标准的城市,北京移动“全球通”单向收费说明全面单向收费已经不会太远。
北京移动之所以会在“全球通”品牌上首先推出单向收费可能有以下原因:
首先,近年来由于神州行和动感地带品牌上各种优惠套餐的推出使全球通用户有很多开始转移,这一现象在中小城市尤为明显,北京移动在去年推出的老“99套餐”也是迫于这一压力。未来3G建设,ChinaMobile的策略是倾向于挽留高端用户,因此,北京移动希望牺牲一些短期利益来增加全球通用户粘度。
其次,从高端用户的使用习惯来看,主叫多于被叫,而且长话被叫和漫游较多,而且全球通用户很少有使用IP17951的习惯,所以对高端用户实行本地被叫免费和IP优惠对收入带来的减少较为有限的。对低端用户减免被叫通话费带来的收入影响反而可能会更大。
但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奚国华新闻,奚国华说吧)早前已表示,单向收费政策不可能在内地3G牌照发放前全面实施。国家基于利益平衡的考虑单向收费应该会在固网运营商也拿到移动牌照之后在全国全面推行。所以,3G牌照发放前国家资费政策不会彻底松动。
3.必须出台新的网间结算方法,否则将影响到电信各运营商间利益分配
手机单向收费之所以这么多年来难以破冰,最根本的原因是涉及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诺盛电信咨询认为以成本为基础的结算模式正是当前电信监管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
上世纪90年代,移动电话刚刚起步,为了扶持其发展,采取了不同的计费方式:即手机双向收费,而固定电话单向收费。这样一来,按照运营商之间的结算办法,固定电话打手机时,运营商双方之间互不结算;而手机拨打固定电话时,移动运营商需要向固话运营商支付0.06元/分钟的结算费,以达到利益平衡。目前ChinaMobile、中国联通每年因上述补贴式结算方式需向固网运营商支出的结算费用超过百亿元。手机实施单向收费后,如果不改变现有的结算办法,实际上意味着移动运营商要替用户“扛”下结算费用,显然会使其运营成本上升。
实行单向收费移动运营商之间也将发生强者更强、弱者愈弱的情况。“单向收费后,移动和联通势必会进行被叫结算,而移动用户远多于联通,也就是说,联通用户拨叫移动用户的几率远大于移动拨叫联通,联通需要向移动交纳更多的结算费用。单向收费后首先就要改变现有不对等、补贴式的结算模式,意味着中国电信行业有可能出现竞争主体实力差距扩大、行业竞争不充分的局面,这也是政府有关部门作决策时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诺盛电信咨询认为从长远来看,双向对等结算是合理的,虽然可能由于固话打手机多过手机打固话,固话运营商则需要支付更多的结算费,导致利益受损,相比较而言还是要合理得多。但将现在结算方法改为双向对等结算要找一个时机,如果等固话运营商拿到移动牌照时,实行双向结算比较合适。
综上所述,此次北京移动的“全球通”单向收费是中国通信市场发展的必然事件,消费者是最大的受益者,从长远来看单向收费将刺激手机用户的消费,延长其平均通话时间,增加其业务收入,对运营商而言也是有利的。另外运营商间结算方法是推进单向收费进程亟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