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来自广电行业的手机电视将在月底亮相“2007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全面展示其逾趋完备的应用。但笔者以为,广电此次出招准备并不充分,所作展示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也要打一个大问号。
从3G这个名词出现以来,手机电视就是一项一直被集体看好的3G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视已经不再局限于通信领域,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也盯上了手机。
去年11月,广电总局手机电视推荐性行业标准CMMB实施,仅数月之隔,广电再度出招,广电系手机电视3月底正式亮相。广电行业沉寂多年,而电信业已经开始逐步渗入其传统领域,广电欲借手机电视打破僵局的心情相当迫切。然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自CMMB标准推出以来,来自各方的质疑此起彼伏,这也为广电手机电视的亮相蒙上了一层阴影。
首先,所推技术标准饱受质疑。广电系在核心的传输技术上,采用STiMi信道传输技术。广电方面宣称该技术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省下一大笔专利费用。但是绕过了专利费用的STiMi是否能为消费者带来更为低廉的消费呢?有专家认为:STiMi技术主要是以卫星为主体,通过卫星和地面站来覆盖全国,一来整个网络的建设成本较高,而高成本自然由消费者买单,消费者要掏更多的钱来收看手机电视。如果采用自主标准反而比洋标准更昂贵,消费者怎能答应?二来许多手机电视的本地信息不一定都要“上星”,全国网由STiMi网覆盖白白浪费了资源、增加了运营的成本。
抛开技术层面不论,该标准的人为阻力更大。于外而言,2006年12月12日,美国媒体发表了《ChinaMobile电视规范类似欧洲DVB-SH》的报道。同时还有阿尔卡特高层称其与欧洲手机电视标准类似的言论。广电标准是否会引发知识产权纠纷顿时成为业界的关注焦点。与内而言,电信系对该标准的态度更为暧昧,。“让广电一家独吃这块‘蛋糕’是不可能的,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不会放弃。”一位接近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的权威专家如是说。这些麻烦如果没有妥善解决,广电系此刻推出手机电视,效果恐将差强人意。
其次,虽然广电总局据理力推STiMi技术,但是各地的广电机构似乎并未统一思想,在一些试点推行的技术标准和总局的标准颇有出入。据了解,各地有采用韩国的DMB标准的,也有推广欧洲的DVB-H标准的,甚至是高通的MediaFLO标准。地方的各自为战,等于是提前埋下了麻烦的种子。标准不统一,到时手机电视要实现全国漫游,必然会出问题。漫游出问题,用户体验必然下降,带来的后果不言而喻。
再则,中国广播网没有全国联网收费和大规模客户管理经验,业务经验不是很足。广电推出手机电视,计费系统、客服系统等支撑系统如果不能及时跟上,也只能是徒增尴尬。相较之下,电信运营商在这些方面已经运维多年,客户管理经验比较丰富。广电若只是频频卡位,而不转变思路,谋求与电信运营商,终端商合作共赢,那么广电手机电视缺乏整条产业链的支撑,势必难以成事。
还有终端的价格问题。目前国内智能手机的平均价格为3000元左右,部分产品的价格甚至超过了7000元。这种价位决定了电视手机在目前只能是奢侈品。价格下不来,庞大的客户群就进不来,手机电视业务的普及无从谈起。广电系手机电视推出后,这一问题能否解决,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