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12月10日(北京时间12月11日)消息,据MarketWatch报道,Baidu.com上周宣布将进军日文搜索引擎市场,从该公司股票在股市的走势来看,这一消息无疑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但弘亚世代总经理塞吉·布莱南(Sage Brennan)认为,作为一家缺乏国际经验的“年轻”公司,Baidu.com的这一战略令人担心,因为向国际市场扩张的道路并不平坦。
尽管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来说,进军新海外市场的道路上都布满了荆棘。要想获得成功,它们需要帮助、时间和金钱,Baidu.com将在日本学到这一点。毫无疑问,Baidu.com可以从日本市场获得经验和教训。甚至从长远来看,Baidu.com也许可以从日本市场获得回报,前提是该公司继续在中国市场占据垄断地位。但是,Baidu.com也许应当选择一个犯错成本更小的市场。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日关系比中美关系更为复杂。从历史上看,中国和日本之间存在着太多的矛盾和冲突。就目前看来,中国和日本也在政治、经济多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很多日本大公司都已进入了中国市场,并在这一市场投入了巨额资金,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中日关系还远远未达到和谐的程度。
Baidu.comCEO李彦宏声称,“Baidu.com已经成为非英文搜索领域的领导者”,这并不是事实。Baidu.com的确已经推出了堪称完美的中文搜索解决方案,并在中国网络搜索市场占据了绝对的领先优势。但是,尽管日文同中文有着很多相似之处,Baidu.com却无法将自身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复制”到日本,因为中日两国的情况在某些方面截然不同。
Baidu.com还是一家“年轻”的新兴公司,缺乏开展国际运营的经验;Baidu.com搜索引擎所覆盖的国际网站还不够全面,也许不足以满足要求更高的日本用户;即使招聘日本员工,并对自己的核心产品做较大修改,Baidu.com也很难准确地把握日本文化,Yahoo!和Google在中国市场的遭遇就是最好的例子。上述因素都将制约Baidu.com在日本市场的发展。
与此同时,Baidu.com在中国市场也面临着强劲的挑战。与其它市场相比,“点击欺诈”在中国更为严重。在当前阶段,很多广告客户的搜索广告支出还相对较少,因此它们并没有真正在意“点击欺诈”。但随着搜索广告支出在总广告预算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大广告客户将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现在也许是Baidu.com和其它搜索服务提供商着手解决“点击欺诈”问题的最佳时机。
同音乐唱片公司之间的法律纠纷也是Baidu.com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涉嫌为用户提供非正版音乐下载链接,Baidu.com遭遇了多起侵权诉讼,原告方包括华纳音乐、Sony-BMG、EMI以及环球音乐集团等重量级唱片公司。虽然Baidu.com在近期的庭审中胜诉,但唱片公司一方是否会提起上诉还无法确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Baidu.com近期同多家音乐唱片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这无疑也是一个明智之举。
中国拥有近2亿名互联网用户,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市场。但在网络广告支出方面,中国距离美国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原因何在?布莱南认为,这主要由于Baidu.com和其它中国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缺乏吸引广告客户增加支出的有效手段。据一些中国大广告客户称,如果Baidu.com能简化投放广告的流程,它们愿意在搜索广告上投入更多预算。如果Baidu.com无法令IBM和Alibaba等大广告客户满意,更何况那些中小企业呢?
布莱南还对Baidu.com宣布进军日本市场的时机提出质疑。他认为,Baidu.com应当先派遣一支“先遣部队”到日本,等到有较大把握时再向投资者公布进军日本市场的消息。从某种意义上讲,Baidu.com的这一做法倒是符合AlibabaCEO马云的作风——主要目的不是公布一项大胆的计划,而是为了吸引中国互联网用户和投资者的眼球。但是,这样的做法也堵死了Baidu.com后退的道路,除了进军国际市场别无其它选择。
得益于优秀的中文搜索解决方案和庞大的销售网络,Baidu.com在中国市场将Google和Yahoo!远远甩在身后。但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一时的领先并不意味着永远的领先,eBay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eBay易趣曾经是中国第一大拍卖网站,但Alibaba旗下拍卖网站某宝网很快就凭借着免费服务夺走了市场第一的宝座。
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新增加的用户在网游和互联网搜索方面都有着非常多的选择。Baidu.com、新浪、Sohu.com、Google、Alibaba、以及其它中国互联网市场的领导者都还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只要能继续获得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关注,它们就可以从高速增长的广告业务中获得巨大的回报。
Google不久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由于遭遇“成长的烦恼”,该公司在中国市场占有的份额不升反降。Google中国联合总裁周韶宁上周宣布辞职,这从一个侧面表明Google在中国的困境还远未结束。Google在中国市场举步维艰,Baidu.com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但一旦该公司走上国际扩张的道路,将会面临同样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