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手机曾是权力、财富的象征。如今,全国手机用户近5亿。这其中的沧桑巨变,反映了一个深刻的经济规律,那就是不断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1987年,中国有了第一部手机。那时候手机叫“大哥大”,是权力、财富的象征。你想,一部砖头大小的手机要两三万元,相当于一个普通百姓大约20年的总收入,那金贵的感觉和今天的房价差不多,当初一般老百姓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会拥有它。20年前,我作为中央讲师团的一员,还在秦岭深处的一个小山村里当老师。身处秦岭的我,对于远在广州诞生的手机浑然不知。我第一次真正摸到手机是1992年当时一个朋友做买卖赚了一笔钱,于是忙不迭地武装了一部“大哥大”。在我们面前,把“大哥大”往茶几上一蹾,派头大了去了。而我等就像研究天外来物一样,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细端详。1993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恐怕一辈子也坐不上宝马、用不上‘大哥大’,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潇洒地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信用卡!”你看,他把手机和宝马并列,而且一棒子就断了我们要拥有的念想。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一张照片大约也是1993年左右看到的,照片上一个美国科学家手里拿着两张名片比划着说:今后的手机完全可能做到和两张名片大小。当时觉得是科学幻想,后来才发现,人家透露的正是若干年后Motorola 推出的那款折叠手机。我拥有第一部手机大约是1996年或1997年,那部手机的牌子现在早没有了,不过是全球第一款不带天线的手机,样子和今天的电视机遥控器一模一样,因此常被人误当遥控器操作。关于手机的记忆搜肠刮肚就搜到这些,以后虽然换了不少手机,能上网的、能照相的,功能日益强大、花哨,但关于手机的记忆却日益模糊。过去说到手机,大家不免会肃然起敬。所以手机初期,关于它的记忆就深刻。而现在,手机简直和我们身上系的皮带一样,虽然不可或缺,但没人太把它当个玩意儿,因此关于它的记忆,自然也就逐渐模糊。的确,目前全国手机用户近5亿,一部便宜的手机只要两三百元,也就相当于普通工薪阶层一周的工资。由20年的收入买一部,到当下一周的收入买一部,手机的身价已是霄壤之别,因此,谁还会那么在意它呢?从手机“崇拜”到今天回归本位,不仅折射出20年来移动通信领域的沧桑巨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从手机“崇拜”到回归本位,反映了一个深刻的经济规律,那就是不断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如果有一天,我们停止了创新,也就停止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