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继勇 北京报道
9月12日下午3点,北京禾乔大厦6层,原来的“3721”已经换成了“Yahoo!中国”。
“3721”创始人周鸿祎原来的办公室里坐着Yahoo!创始人杨致远,此时距离Alibaba收购Yahoo!中国业务整整一个月。
周鸿祎搬走后,这间办公室还没来得及重新装修,平时放满文件的办公桌上现在空无一物,旁边只有几张椅子随意地摆放着,显得有些凌乱。据介绍,马云将马上入住,坐镇Yahoo!中国、Alibaba和一拍,直至找到新的办公室。
杨致远手拿一瓶矿泉水,笑着招呼记者挑一个好坐的椅子。采访还没开始,他却先向记者发问:“你如何看待网商?我是第一次看到马云这么火,这是我此行最大的发现。”
Yahoo!中国的第三次创业
《21世纪》:Yahoo!进入中国已经八年了,您如何评价这八年?
杨致远:Yahoo!正在中国开始第三阶段的创业:1998年至2003年,是长达5年的试探与摸索;2003年至2005年,与3721合作,将Yahoo!各项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与Alibaba合作之后,Yahoo!的目标是做中国互联网的NO.1。
《21世纪》:Yahoo!在中国各个阶段的策略有什么不一样?
杨致远:Yahoo!是最早进入中国的互联网公司。1998年进入中国时,Yahoo!就发现在中国做得最好的互联网公司都是本土公司。所谓本土公司,即是本土的创业人员,管理人员。当时还发现,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与西方一样,比如政府对互联网的引导与管理。针对这种情况,Yahoo!当时的战略是以投资(与方正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进入中国,同时招聘本地化的团队。总体说,第一阶段是学习阶段,各项业务没有做到规模化。
在第二阶段,我们将本土化的策略贯彻得更彻底,同时我要说明的是,3721对我们很重要,它使Yahoo!意识到了中小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同时借助3721的渠道,Yahoo!将搜索业务做到了一定的规模。在第二阶段,Yahoo!还将电子邮箱做到中国第二(网易邮箱第一)。
但拍卖业务没有做成规模,不及本土的淘宝,也不及eBay易趣,这与我们进入市场太晚有关。但Yahoo!没有丧失机会,特别是与Alibaba合作之后。Yahoo!拍卖业务在日本,在台湾地区都是后来居上。
《21世纪》:Alibaba今后的定位是什么呢?
杨致远:首先是把Yahoo!从一个门户网站变成在各个方面,包括搜索、电子邮件等业务上都做到中国本土市场第一。其次借助Alibaba、淘宝、Alipay现有的优势,做成中国电子商务第一。再次是发挥Yahoo!在科技、品牌等方面的潜力,比如把门户做好。
Yahoo!错过的机会
《21世纪》:有观点认为,正是因为Yahoo!在中国不断地丧失机会,所以才给了对手机会,比如第一阶段给了新浪、Sohu.com机会,第二阶段给了Baidu.com机会。
杨致远:我不否认我们确实错过了一些机会,比如SMS就是Yahoo!错过的一个机会。这不是因为Yahoo!的产品问题,而是因为环境与各自承受的压力不同。
SMS发展是在2002年,当时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受到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影响,但不及Yahoo!大。就在这个关键时候,中国出现了SMS,因此尽管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广告下降了,但他们很快就走出了互联网寒冬。但当时Yahoo!正在美国挣扎,没有能力抓住SMS在中国的机会。
同时,Yahoo!是外国公司。不管是做门户,还是做SMS,都是新闻,都是媒体,都得从政府那里获得牌照,Yahoo!这方面的能力要弱于中国本土的互联网企业。
《21世纪》:2002年Yahoo!没抓住中国SMS市场的机会,除了受互联网寒冬的影响外,还有什么原因?
杨致远:本地化的团队。SMS是把中国公司支持下去的原因,到现在新浪的收入中,SMS还占了相当大的部分。SMS在全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像中国这样,也没有像新浪这样SMS占了大部分营收的企业,这是中国特别的。
《21世纪》:这是中国市场特有的需求,跨国企业抓住这种机会的能力不是较差?
杨致远:不是这样。跨国公司在中国也有做得很成功的,但更多的是在制造业领域,在互联网上很少。可能是因为跨国公司投资不够,也可能是管理不好。
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本土公司更能把握中国的环境,它们更了解市场需求,更了解政府的需求,比如,政府准不准做某个事情,这很重要。
《21世纪》:但在搜索业务方面Yahoo!并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杨致远:在搜索方面,Baidu.com是中国本土公司中做得较好的,但在全球并不是。Baidu.com因为是一个新公司,将宝全部押在中文搜索市场,这种风险投资的心态对小公司可以理解,对于大公司来说,却不可能冒这样的险。
Yahoo!的做法是以收购3721去赢得市场。两年来,Yahoo!做得不错,但与Alibaba合作后,Yahoo!可以做得更好。
马云是老板
《21世纪》:经过8年探索,Yahoo!为什么选择以股东的身份出现在中国?这与其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做法迥然不同。
杨致远:是8年的学习。选择现在这种方式进入中国,因为Yahoo!认为选择本土化的管理团队、选择对本土市场更成熟的团队,是在中国能够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这种模式在中国很新奇,但对Yahoo!并不新奇,Yahoo!在日本,在台湾都是这么做的,并且做得很成功。在日本我们是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是SoftBank。Yahoo!的经验就是利用全世界的资源在支持Yahoo!的发展,比如在中国,就需要与本土企业互补、互助,才能把握中国的机遇。
《21世纪》:此次和Alibaba合作,Yahoo!不仅花了大量现金,还让出了Yahoo!中国的控制权,原因是什么?
杨致远:确实如你所描述。原因是我们愿意投入中国市场需要的资源,成为中国最好的企业,10亿美元表示Yahoo!对中国的重视。我们看到,Yahoo!现在中国有淘宝、有马云这样的管理团队、有Alibaba、有Yahoo!搜索,我们投入10亿美元,我们赢得机会就会更大。
至于控制权,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如何把Yahoo!的产品、品牌和技术在中国用起来,我们想办法依靠本土团队做一个最优秀的公司。为什么非要自己做?自己做可能反而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