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投资者都是逐利者,但是天使投资却有了一个极富感情色彩的称谓。这个名字对投资者赋予了利益以外的更多期许。
在投资领域也有一种说法,天使投资人被称为“天使”,而风险投资家则被称为“秃鹫”。显然,在利益之外,“天使”们似乎还要有一份帮助创业者启动创业项目的责任。
在今年,一个我们曾经比较陌生的词汇被无数次地提到,那就是“创意产业”。
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发展创意产业是中国和平崛起,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而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发展创意产业,也是中国建立和谐社会、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关键。
发展创意产业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尤其是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大中城市的积极响应,各地政府也都出台了相应的扶持创意产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各大城市也都陆续兴起了一批创意产业园。
不过就目前创意产业的发展来说,更多的还是体现在政府层面的推动上,很多创意产业园区还仅仅停留在某个概念的层面,离实现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距离。
究竟该如何推动和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如何撬动中国真正的创意原动力,如何最大限度地释放中国创意的力量,这些问题似乎还没有真正的受到关注。
而事实上,中国要发展创意产业,使其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固然重要,但是,来自社会上各方面的支持,尤其对天使投资的需求则更为迫切。
创意产业是指: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设计、出版、软件、影视等行业。也就是说发展创意产业更重要的是把个人的创意变成产业,这也是创意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很多创意往往是掌握在个人的手里,而不是某个公司,但是因为缺乏资金支持,这些创意就永远只能是一个创意,无法变成一个产业。
应该说,中国人从来不缺乏创意,缺乏的是把创意运作成一个产业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很多方面,而当下最缺乏的应该就是天使投资,就是把一个想法落实成一个创业计划的初始资金。
当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现在已经开始有企业或者个人的资金开始投向了创意产业,比如,中关村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就给798的一个艺术家工作室创作的卡通形象进行投资和商业运作,他们其实就充当了天使投资的角色。包括本期我们做的封面文章中也有一些天使投资开始关注创意产业了。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还远远不够,尤其对于正待投身创意产业的创业者来说,还需要更多的“天使”为他们搭建一条从创意到产业的桥梁。
本刊编辑部
2006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