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像协会现还在补办成立手续,它有什么权力去授权一个企业来代收版权费?而且按12元/房/天的标准保守估算,广州一年版权费是1个多亿,全国加起来是100多亿,中国音像协会要从中收取至少30%的佣金,那就是30亿,这合法又合理吗?”
广州一媒体报道了《广州K厅版权费明年元旦起计费,由某数码公司代理》的新闻后,引起了业界的广大关注。
昨日,该数码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将有可能在春节后开始对K厅“收钱”。但另一方面,广州文化娱乐协会属下的100多家大型K厅则态度强硬,坚称在中国版权局没有对协会关于收费的各种“质疑”作出回应的前提下,“绝对不缴冤枉钱”。
行业协会:拒绝缴费
“我们不是不交版权费,是不愿交冤枉钱而已”。昨日,广州市文化娱乐协会会长黄世球说:“这笔钱缴纳后,流向何方?真的有分配到各个词曲作者手中去吗?这一点中国版权局和中国音像协会到现在都没说清楚!也没有一个透明的方案!”黄世球说,“而且,中国音像协会要从中收取30%-40%的‘管理费’,一年的收入就是30亿到40亿!这合法又合理吗?”
“中国音像协会在没合法登记前,怎么有权制订收费标准并收费?12元/房/天的收费标准究竟根据什么制订出来的?另外,不管K厅规模大小、营业效益好坏全部‘一刀切’的收费方式是否合理?”黄世球昨日代表协会再度声明:“在中国版权局没有解答这三点质疑前,我们先不交版权费。”
某数码公司:只是“联络处”
对于各方异议,“代收”版权费的某数码公司表示,公司只是为中国音像协会“提供部分场所和人员”,组成“中国音像协会广州联络处”,行使收费权的是“联络处”,而不是公司本身。
那公司能拿多少管理费?该公司的高层均称:“目前还没跟音像协会谈这个。”
法律专家:收费要“干净”
经济法专家朱永平指出,目前,中国法律在“委托收费”方面存在许多空白,有很多漏洞可“钻”。
朱律师称,国家行政部门的收费要尽量做到“干干净净”,也就是说要减少其“行政行为”和“民间行为”的“混合”,否则很容易造成“公私不分”的客观后果。像版权费属于私权,它应该完全交到著作权人手中,但现在委托企业代收,自然要从版权费中分流出一个部门作为企业的“管理费”、“佣金”,这其实是变相挪用了版权费,从这点来看,中国版权局是“监管不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