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每一个苹果电脑用户知道的一样,任何一款成功的iPod都是由加州的Apple公司设计的,但大多数iPod用户却不知道这些产品是在哪或由谁生产的,这正是苹果想要的结果。鸿海精密、华硕电脑、英华达,这些台湾电子企业在中国大陆的工厂生产了无数的iPod产品,但他们的名字却没有像苹果一样家喻户晓。
低依赖
先看英华达电器(Inventec Appliances),它是台湾电脑公司英华达的子公司,为很多公司代工生产电子产品,如为荷兰的汽车导航设备公司TomTom生产GPS系统。不过英华达电器的主要收入却来自为苹果生产的视频iPod,2005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为36亿美元,其中约60%依靠为苹果代工。
规模比英华达电器更大的鸿海精密对苹果的依赖要小些,因为它的业务更加多元化,虽然装配iPod也是鸿海精密的重要业务之一,但这家世界最大的电子外包企业(在最近一次商业周刊IT100强排名中列第2位),还以富士康为品牌为Nokia生产手机、为Sony生产游戏机及为惠普生产电脑显示器。虽然它也为苹果生产iPod Nano,但收入只占总收入的5%。很多分析师认为,富士康最有可能成为苹果iPod手机的代工企业,预计苹果将于本周在Macworld展上推出该产品。
严格标准
相对于其他美国电脑公司,苹果在台湾电子行业里被看作是很难打交道的客户。由于过度关注保密与质量,苹果CEO乔布斯让供应商们感到活得特别难。例如苹果常常因未达标准而拒绝接受已经完工的iPod产品。高盛在台北的分析师Henry King称,在质量、服务和保密上,苹果的要求比任何公司都要高、都要严格。
不过即使如此,台湾的公司还是愿意为苹果生产。通常苹果只与每家台湾公司签署一款iPod的代工协议,例如鸿海精密只负责生产iPod Nano,而华硕生产的是iPod Shuffle(只有视频iPod是例外,除英华达外去年苹果还将一些生产业务给了广达电脑)。此外,iPod的垄断优势确保了定单的源源不断,当台湾的电脑公司为利润的下降而苦苦挣扎时,iPod缓解了他们的痛苦。ISuppli在中国深圳的负责人Byron Wu称,台湾生产商在电脑上的利润率只有2%,而iPod的利润率至少在4%以上。
富士康事件
当苹果还在为台湾供应商的低调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去年夏天西方和中国媒体突然爆出了鸿海精密在中国大陆工厂的虐工事件。随后鸿海精密一再否认存在此事,同时苹果也宣布,通过调查发现工厂的生产条件总体上是满意的,虽然也承认在加班工资的支付和居住条件上未达标准。
一些人认为,对中国iPod工厂的工人生产及生活条件的关注,将增加台湾企业与苹果的谈判砝码。如果苹果希望生产商改善工人的条件,那么美国人就必须让出更多的利润。一家西方投资银行在台北的分析师称,如果台湾的企业能够不延长加班时间而又能提高产量,苹果就必须与他们签署一份对他们更有利的协议,苹果可能会提供更多的资源帮助他们提高产量。但ISuppli的Wu认为,富士康事件对规则的改变不会起太大作用,考虑到苹果与这些供应商的关系,苹果依然有很大的优势,因为苹果是一家跨国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