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具有理性地“解决问题”和感性地“创造惊奇”这两种特质。而真正赚钱的部分就来自于创造惊奇的特质
王涌
工业现代化铸造的模式化和标准化已经让消费者麻木,他们需要有个性的产品,需要产品被使用之外的价值。
这导致了现代商业的实质发生了变化,人消费的已不是物品,而是符号,商家出售的是概念,而不是构成商品的物质。商品是如何制造以及在哪里制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被购买和出售的“产品”的定义——创造一种能吸引消费者的商品形象,一种能独立于商品使用价值之外的品质。
制造商可以制造对商品的欲望,但制造欲望也还要依据欲望去制造,让某个商品尽可能符合欲求者的欲望,才可以提高商品的价格。哲学家刘小枫说,商品的价值是依个人的主观欲求来决定的。一件东西的价值,只为欲望者的欲望而存在。
其实刘小枫点中的是,人对物的丰富需要,不是仅仅在一种“有用性”的需要上,他们更需要产品中丰富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商品具有理性地“解决问题”和感性地“创造惊奇”这两种特质。而惊奇背后的新奇是一种独立于商品使用价值之外的品质,能让商品真正赚钱的部分也恰恰就来自于此。
而能让商品具有创造惊奇特质的源泉就来自于设计。设计师的价值体现在让普通的东西成为消费者眼中的艺术品。他们的力量在于,先一步对消费者群体欲望和趣味的体验和理解,让产品和消费者体验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效且有力的联系,让产品中蕴涵着消费者的理想和文化、欲望和趣味。
今天,中国企业制造解决问题的产品是强项,所以我们有中国特色的商务通手机和让世界震撼的廉价制造品,但我们太缺少能创造惊奇真正赚钱的产品。
这让我们无法忽略,中国的产业历史中,缺少尝试的精神。所以我们拥有在宋朝就发明出利用活塞的“二踢响”,但我们没有利用同样原理的蒸汽机。曾经的创新只走了那么远,没能再多走一步。直接原因或许是国家的压制,但当中国经济的下一步棋是创意经济时,我们产业中的创新和尝试还会只走那么远吗?我们相信,不会。
中国企业家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设计可以是有效的商业模式,设计将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创新推手。中国设计师已开始尝试在各个领域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底蕴和符号。我们相信,未来,他们的努力将展现出,中国有的不仅仅是廉价的胸罩,更多的是有中国风格的惊奇产品。
我们认为,创造中国惊奇的商品符号,不是简单的形式化的图案和色彩的运用,而是把握住中国人对物的思考的那种特定方式,那是一种微妙的写意式的思维方式。
格兰仕最新推出的系列光波炉,就将中国瓷器中最为经典的一种“中国红”作为其符号,这种嫁接是否过于表象化的简单和俗气,我们目前姑且不论,因为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开始尝试。所以,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些掌声和宽容,而不是奚落和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