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利 报道
为进一步研究软件科技创新工作在新时期的发展思路,推动软件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由科技部主办的“软件科技创新工作会议” 1月15日在北京召开。
强调自主创新
科技部高新司副巡视员杨咸武1月11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推进软件科技创新,是实施国家科技“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新时期,通过全面、深入地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60条配套政策,认真实施国家科技“十一五”规划,软件科技创新必将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新的动力,发挥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杨咸武说,科技部历来高度重视软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工作。十多年以前,中国软件产业的规模还很小,科技部当时工作的重点是壮大软件产业的规模。十几年后的今天,软件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年初,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对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软件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则邀请相关部门和软件领域的专家,研究新时期如何更好地推进软件科技创新工作。
杨咸武表示,今后的软件产业发展除了要强调壮大产业规模外,还要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软件科技创新、提升软件产业层次、提升附加值等,加快软件产业化步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贡献。
据了解,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软件产业还处于萌芽时期,没有系统地制订出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1995年,在原国家科委的倡议下,中国召开了由十余个部委和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部分软件公司和软件界及软件界知名专家参加的“推动中国计算机软件产业形成和发展研讨会”。会议提出了基于实施火炬计划、建设国家高新区的政策优势,组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从而为中国软件产业形成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并以骨干软件企业为龙头,集聚和培育软件企业和企业家这样一个软件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
此后,在该会议精神指导下,科技部与有关部委密切配合,着眼于软件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积极推进实施人才、标准和专利三大战略,积极协调公共科技投入,在建立软件技术创新体系和软件区域创新体系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部署。以建立支撑软件科技创新的服务平台为重点,不断完善软件公共技术共享平台、软件人才培训体系、软件投融资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等,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软件产业的创新发展。
增加支持力度
十多年的艰苦努力,使中国软件产业的规模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95年软件产业年收入只有几十亿元,2005年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已达到3900亿元,“十五”期间平均增速超过45%。中国生产的软件的市场环境也得到不断改善,据统计,在省级政府软件采购中,中国生产的操作系统已占有25%以上份额;中国生产的办公软件占据60%份额;中国生产的安全软件占有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7%。与此同时,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已达32个,2005年共实现销售收入3423.33亿元。其中软件产业收入、软件出口、软件从业人员分别占全国同期的54%、79%、52%。
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60条配套政策、《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相继颁布实施,都对软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软件科技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软件科技创新将发挥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杨咸武表示,今后科技部将进一步加强对软件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综合考虑重大科技攻关专项、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环境建设与产业化等科技计划和工作的衔接与配套,更有效地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