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 肖华
2006: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2006年,是电子信息产业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产业创新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奋进之年。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紧紧围绕信息产业部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取得了较大进展。
第一,加强政策研究和立法工作。在被列为国务院二类立法计划的有利基础上,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会同政策法规司,组织起草了《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征求意见稿)。积极推进了《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立法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各方努力下,该条例已被列入2007年国务院二类立法计划。在部门规章方面,我们制定出台了《税控收款机产品序列号管理办法》;配合国家发改委,推动了《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制定,现已完成送审稿上报国务院。
第二,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与工程化,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软件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配合二代身份证换发,切实做好芯片模块的生产供应的组织管理。组织相关机构开展印制电路标准、基于USB接口的机卡分离标准的制定。推进RFID标准制定、产品研发与应用试点以及闪联、WAPI等自主标准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积极组织研发符合国情的信息安全产品。推动基于AVS标准的关键设备和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推动红光高清视盘机方案整合、卫星接收机安全芯片的研发及系统方案的优化。对太阳能电池、TD-SCDMA测试设备、手机电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等领域展开专题调研,并推动产业化。
第三,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我们坚持“以用兴业”的发展思路,组织实施“倍增计划”,重点推动了具有安全接收功能的新一代农村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的研发和应用,以及“基于3S技术的江河流域水污染自动化预防和应急处理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在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方面,积极推动了IC卡的广泛应用、EMV迁移试点,以及城市应急联动与综合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和试点工作。
第四,推动广泛的联合与合作,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对外合作方面,我们组织召开了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信息技术分论坛、第四届中日韩IT局长OSS会议及东北亚OSS推进论坛等国际会议。对内合作方面,我们召开了国内彩电骨干企业高层领导峰会,组织联想、Huawei、ZTE等国内计算机与通信领域的骨干企业加强海外市场的协调与协作。
此外,我们还非常重视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方式,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了发展基金招标工作改革和税控收款机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改革,切实提升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职能,推动政、事分开,把机关工作与中介机构的工作界定清楚。
2007:加强规划引导和服务
2007年,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和产业发展存在的各种深层次问题的基础上,以实现“产业由大到强的跨越”为总目标,以推动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品产业化为中心,以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为重点,以创新管理方式、推进依法行政、增强服务职能为主要手段,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努力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一)积极推动政策法规的研究制定和贯彻落实。
加快推进《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和完善,力争年底形成送审稿报送国务院。配合国家发改委推动《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尽快出台,并做好相关落实工作。协调各方力量,继续做好《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按时完成国务院立法计划。
(二)进一步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服务。
继续宣贯“十一五”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产品投资指南和发展战略,组织做好年度发展基金项目指南、集成电路研发专项指南的编制,以及招投标和专项评审、管理等工作。加强对地方信息产业发展的引导,推进部省(市)产业合作。加强对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机构的指导。进一步推进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大力支持关键与核心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组织做好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和管理工作。继续推进中国生产的软件产品与系统的开发应用,以及核心集成电路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强计算机与系统工程领域的自主创新和产品应用,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产业。深入推动AVS在直播卫星、IPTV以及光盘产品等方面的应用。切实做好3G商用保障工作,进一步推动电子基础产品的自主创新。
(四)大力支持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
利用“倍增计划”继续引导重点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和各类应用电子产品的发展,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基于卫星电视安全接收设备与系统、数字电影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城市应急联动与综合服务系统建设以及空管工程发展,推动IC卡的产业化及广泛应用,配合做好二代证的换发和EMV迁移试点工作。
(五)积极推动规范市场环境。
继续做好税控收款机产品生产企业资质认定及后续监督管理工作。结合国务院129号令的修订,规范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备的定点生产销售管理。继续做好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生产企业资质认定管理工作。会同中国版权局等有关部门深入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和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工作。
(六)以打造完整产业链为目标和提升竞争力为目标,加强产业各方面对内、对外合作。
推动中俄信息产业园的建设,办好俄罗斯“中国年”信息产业领域的相关活动。推进中日韩、中法在OSS和RFID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按照完善产业链的要求,在彩电、计算机、家电等竞争较为充分的领域,引导企业加强横向联合,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形成综合竞争优势。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纵向交流与合作,组织好产业联盟,形成合力。
(七)加强机关建设和产业调研。
积极加强机关内部人才队伍和制度建设,提高素质,规范程序,增强机关工作能力。加强对宏观产业政策的分析、研讨,密切关注和研究产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推动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十一五”: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综合分析未来五年国内外宏观发展环境和影响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的“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思路如下:
深入贯彻落实“十一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投资指南和发展战略,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增强综合实力。
加快提升核心器件、设备和材料等电子基础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夯实产业由大到强跨越的基础,努力将“夯实基础”作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集中力量推动软件、集成电路等核心领域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并以整机和系统应用为平台,以自主核心技术的标准为支撑,推动产业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本着“以用兴业”的观念,坚持“行业抓重点,地区抓特色”,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地区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为创新成果提供广阔的应用平台,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围绕产业链建设,加强企业的横向合作与纵向联合,优化配置资源,增强竞争力;深入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推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加快产业国际化进程。
加强对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行业中介、支撑机构的指导,增强其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功能。加强部内配合、部外协作,密切与地方政府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各方行政资源,集聚和壮大力量,为产业发展服务。
注重行业发展研究和对策分析,加强产业立法和政策研究制定,积极推动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测试和服务平台建设,努力营造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政策法律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