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在有关周庄铺天盖地的宣传广告引导下,我游历了这座所谓的“江南第一水乡”,姑不论是谁册封的这一雅号,但这一雅号对周庄来说,实在是一种过分夸大。
步入周庄,充盈于耳的不是小桥下潺潺的水声,而是群群商贩叫卖的鸹噪,低俗而粗鲁地抽打着你宁静的心绪。每每走至古屋,面对这诱人的历史沧桑,你总会生出一些怀古探幽的情感,只要稍稍放缓行进的脚步,守株待兔式的古屋主人以逸待劳,拿出十倍的游说百倍的纠缠,盛情难却地要你上楼消费,你总得拿出耐心和时间,说服他们住手息口,然后逃命般溜走。
行走在这悠长的石板小巷,你如同身陷人民商战的海洋,既无处可逃,又无法躲藏。每只“商眸”都在审视你的行头打扮,揣摩你的进退腾挪。在这儿,周庄人是挑剔和悠闲的看客,你反倒成了倍受关注的表演者,你钱袋的大小,购物的大方或吝啬,就要赢得或盈口喝彩或一脸冷漠或满眼轻蔑。行至一处,你便要溅起一处兜售物件的喧哗!商贩无处不在,围追堵截无时不有。待你拼出这人人参战,个个皆兵的巷战时,水乡的美景已让夜幕严严实实地罩了而去!留下懊恼和沮丧不断噬咬着你的心尖,独独为自己丢失的时间而扼腕嗟叹。
周庄门票索价一百元,虽然比全国各地世界遗产级的景点贵多了,但周庄人说这里是一票通,怎么能说是贵呀。然而,当你在水乡建筑的杰作---沈万三私宅徜徉出兴头时,这座宅第的点睛之笔---绣楼、闺室与万三卧榻、书房的楼梯口,却出乎意料地屹立着两位收费员!我真为沈万三后人如此工于心计喟叹,不得不为周庄人布阵之巧妙顿生惧意。想起门外叫卖的“万三蹄”,与此设卡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值踌躇之际,无意间撞入了怪楼的门洞,因为没有重新买票,被守门人粗声喝退。正等惊魂徐徐归队时,脚下街河忽然浆声四起,俯身细瞅,窄窄的带状河面簇拥着太多的小船,甲板立一船娘。船队的阵势倒也蔚为壮观,只是船仓内显得寥落和冷清,未见游客上船助兴。我暗自庆幸起来:如若冒然上船,岂非又入圈套?
遥想当年沈万三,钟鸣鼎食,锦衣华府;出将入相,富可敌国。其经营生财的密籍,莫非也带入了水中的墓穴?不然,其后生如此聚财,念歪了万三的生意真经不说,还得笑掉了沈万三的大板牙!
而今,周庄人只能让游人啃几只“万三蹄”,逛逛人去楼空的沈宅。看来,周庄捧读的只是沈万三扔掉的牙慧。
市井商民况可理解,然婉延于古街两侧的民居,却铺陈着过多牵强的内容。药铺开发为李时珍纪念堂,木匠摊提升为鲁班行。铁匠室,酿酒坊,烧陶间,草编屋,绣鞋家等比肩而邻,在游客的视野里拥挤堆砌,看得人喘不过气来。
周庄,渐渐迷失了水乡的意境,得天独厚的人文主题。这里,人们嗅不到江南清丽入脾的气息,摸不着久远岁月斑斓的苍苔,对幽远深邃的解读和追寻,只会沉沦于商贩不知疲倦的叫喊声中。古朴清幽的氛围离嘈杂的周庄愈来愈远,或者说早已成为周庄一种历史的回忆和现实的梦想。
失去自身的风俗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些民间工艺给了人太多的作秀和矫揉造作的尴尬。显现出规划设计者直白的煽情和露骨的投机,蹩脚得让人捧腹。步入聚宝轩,可谓墨宝楼吧,繁陈的大都是当代人游周庄的字画条幅。而在此楼显要位置,陈列的却是中国领导人许多单独的签名。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只是些签名而非题词!如此重要金贵的东西,置于这种经营场所,大有广而告之于商业目的之嫌。把我们尊敬的这些国家领导人对周庄的重要工作视察,混同于普通游人的“到此一游”!摆出这些签名和把这些签名摆在这里,稍有些不敬吧!
在这种过度的商人国里,既无法让人怀古,又难以让人寻觅人文精神,好在这里也有看破红尘的地方。走进周庄的全福寺,佛地建得倒是富丽堂皇,尽管是近几年修造,香客们倒也愿意将就。只是对长在红旗下的看客来说,这种呈现在当代科学和具体国情背景下为宗教大兴土木的功绩,实在有些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