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后去留学:解放天性的练习和演说
网友【范海涛的读写室】 2019-10-26 21:35:34 分享在【美国信息交流】版块    14194    1    58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emotion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岁后去留学》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这段心灵开放的旅程,

其实是通往其他心灵的必经之路。

口述历史专业,在其理论的基础之上,有很多感性的实践穿插其中。这一部分的教学,非常微妙。采访者要明白口述历史的采访技巧与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有天壤之别,又要知道怎么和别人进行交流。这取决于你能不能在旁边冷静地倾听口述历史证词的同时,和对方进行心灵接触,将采访对象内心最深处的故事和最底层的记忆挖掘出来。

最成功的口述历史采访应该是这样的,采访完毕,被采访者完成了一次记忆旅行,又像是完成了一次认识自我的过程。他会说:“我从来没有这样认识过自己。”或者他会说:“我从来没有这样总结过自己的人生。”或者是:“如果你不问我,这些事情我可能永远永远都忘了,它们永远不会再见天日。”

你能不能将人最感性的那一面和隐藏最深的那一部分记忆驱赶出来,你能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人性,这就要靠采访者本身的功力了。

在哥大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你要有能力释放别人,首先应该有能力释放自己;你要有能力打开别人的心扉,首先要知道如何打开自己的心扉。只有感受到自己如何被释放的过程,你才能知道,采访对象在被采访时候的切身感受;只有自己经历过被采访的过程,你才知道,采访对象愿意分享哪一部分的生活。哪些生活,你需要努把力采访对象才愿意和你分享。因此,在课堂内外,我们有很多种类似于解放天性的练习。我们要知道怎么才能触动到采访对象内心最深处的回忆,只有知道了这些,才有可能在未来,自如地面对我们要采访的人。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全美最古老的五个高校之一——哥伦比亚大学(来自网络)

在这方面让我们最疯狂的,还是我们的文学写作老师杰瑞,他经常留一些需要“极度走心”的写作作业。这些作业,毫无疑问都是和自我审视、自我解读有关的,或者是要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性记忆。这些有关自我解放的部分,最终都要在文学写作课上呈现并且大声朗读,仿佛把一个隐藏的自己大胆地暴露在日光之下。我必须承认,这样直面自我、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人回忆,并不是一个特别舒服的过程,但是通过这种逆向练习,我能感受到一种能量的释放,感受到我慢慢地接受内心的真正自我。

杰瑞的作业最开始还比较简单,只是让我们用500字写出一个让你觉得有意思的朋友,他对文章的写法做了严格的界定,比如文章里不能用任何一个形容词,不能用过于装饰的语言,不能用花里胡哨的描写,只能用最平淡的叙述方式来完成这次写作,但是作品最终呈现的效果,要让这个人物的形象和性格跃然纸上,做不到这些,作业就算不合格。

就这样,试图挖掘自我记忆的旅程开始了。这意味着,你要选择一个让你感受很深的人来写,而你和他之间要有深刻的记忆与互动,你要对这个人了如指掌才能完成这个作业。我后来总结,杰瑞给我们的作业,总是和深度认知自己有关。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后来杰瑞作业的难度增加了,他让班上的人每人都写一份自己的传记。根据年份,逐年写出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每一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以及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反应。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太简单的作业了,不就是一部自我的编年史吗?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女孩,按照正常的轨迹成长,没有太多激动人心的故事,没有太多耀人眼目的亮点,没有激流勇进,只有细水长流,我的人生如此平淡无奇。但是没有想到,当我写到2002年母亲最终被确诊免疫性疾病的那一天,想到那一天对我的人生具有转折性意义,我还是难以自持地哭了。那一天过早地结束了我的青春期。从此往后,母亲每一天都生活在病痛的深渊当中,而我也在不知所措的生活里徘徊。我看到了另一个自己,每天深夜都不敢关机,生怕漏过什么通报情况的电话。我又害怕它会突然响起,传来什么不好的消息。我变成了一个紧张和惴惴不安的人。我在写作这一段人生的时候才忽然明白,为什么我的内心偶然泛起幸福时,会伴随一种深深的负疚感。

我在这份小传记里回忆:2009年,当我经过了一年的努力,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只有我知道那一年我经历了多少如同潜水般的沉默和一个人在路上的艰辛。我知道很多伟大都是熬出来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见到彩虹,每一个光环背后都是无边的黑暗。2011年,我飞越太平洋,以大龄之姿选择在另外一个国家从零开始,各种孤独苦闷都像是一场场心灵的拷问。我还写到,生活每向前一步,都有走出舒适区的那种苦和痛,随之而来的又有突破极限的笑和泪。

真是完全没有想到,写一个关于自己的小传记,竟然挑动了如此多内心深处的记忆。那是一种完全面对自我的感受,很神奇,也很感性。我内心的小宇宙为这个作业激情澎湃地燃烧了好几天。我相信,这种自我回忆带有一种神奇的效果,它让你整理了过去,整装上路重新出发。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后来,我经常遇到一种情况,那就是我的采访对象在一场口述采访开始时,露出十分迷茫的表情,说:“就我那点事儿,好像没什么可以说的,我怕不精彩。”而我总是信心满满地告诉对方:“不要怕,只要一开始采访,你就知道自己有多少可以说的了,它会出乎你自己的想象。”果不其然,很多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刚开始时都很拘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人生回忆里,不但经常忘记了录音机的存在,很多时候,他们会在陈述当中泪如雨下。

我们的训练奏效了。

我们的一生中,一个事件的场景、一种气味、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甚至一个肢体的部位,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回忆。在课堂上,有趣的训练也由此生发。有一次,在具有魔幻主义色彩的课堂上,教授让我们做了一个训练,他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现场讲述一个有关“手”的故事,任何一个让你难忘的和有关“手”的故事都可以。从小到大,我遭遇的命题作文,都是很“正常”的题目,要么是有关理想与道德的课堂作文,要么是普通的叙事文章,诸如——《一件令人难忘的小事》。而由一个具体的肢体衍生出来的一个现场陈述的作业,我还是第一次碰到,不由得有些紧张。

我的同学们却非常放松自如,他们很多人自如地进行现场叙述,宛如事先准备好了似的。课堂上,一场有关“手”的脱口秀,按照顺序慢慢开始了。

有人说:“一年前,我表姐的丈夫去世了,她无法忘记自己的丈夫,无法忍受把结婚戒指从手上摘下来。因为这让她感到痛苦。所以,表姐的手上至今还戴着那枚漂亮的戒指,每到她思念丈夫时,她就不由自主地用右手去抚摸和转动左手无名指的那枚戒指,然后将戒指凑到嘴边去亲吻,好像在和逝去的丈夫说话。这一切都很安静,但是这个场景让我永远难忘。”

教室里一片唏嘘。

就在大家沉浸在有些伤感的气氛当中时,我的好朋友萨拉就像一个来踢场子的小朋友一样,一开口,就把刚刚这肃穆悲伤的气氛变成了喜剧气氛。她说:“哎呀,这个故事太伤感了,气氛好严肃啊!关于手我最清晰的记忆是,小时候,我最喜欢在我家的花园里挖土了。我不但挖土,还弄泥巴,捉蚯蚓,种花。我的爸爸就告诉我,你要做一个热爱自然的人。所以,我的手从那时候起每天都是脏脏的,每个指甲缝里都塞满了泥巴。但是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感觉身体和自然融为了一体,让我忘记了一切。一直到今天,每次我回到家第一件事,是去花园泥地上摆弄花花草草,把手弄到沾满泥巴。所以,我对未来的恋人暗暗地有一个期待,那就是,他要喜欢我的脏手,爱上我的脏乱差,这样我们才能幸福地在一起。”

讲完之后,萨拉还适时补充了一句:“完了,我估计这篇演讲做完了,我就嫁不出去了。”班上一片笑声。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就这样,有时风雨有时晴的课堂氛围延续着。演讲最终轮到了我。

口述历史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讨论课,也就是那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和教授共同讨论的课。相对于教授在台上一个人的独白演讲,这种课的难度大了很多。你会有一种心理上的劣势,因为,大家不会顾及你是一个外国人而放慢语速,也不会因为你是外国人,就会转变那种以美国文化为中心的说话方式。在那种全是外国人的情况下,学会慢慢开口发言,自如地表现自己,并且表现得不怯场,是一种修行。

在美国课堂上,你最终得依靠强大的内心,来战胜那种文化一边倒的环境。

此刻,大家都在看着我,等着我发言。我是以一个小笑话开场的:“在我们的专业课上,我们做了很多这种有趣的讨论,看上去这些课要把我们每个人人生的秘密都掏空了。”

大家大笑了起来。

“关于手的故事呢,我只能说我的一个习惯。在北京我都是自己开车,每次一个人开车的时候,我的两只手都会放在方向盘上。但是你们知道,北京的交通状况非常糟糕,有的时候路上特别堵,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很烦躁。后来呢,我有了一个男朋友,他通常坐在副驾位置上,会和我聊天。从那时起,我开车的习惯变了。我会用左手驾驶方向盘,用右手握住他的左手放在挡把上。这个时候,即使路上再怎么堵,我的心也不会堵了。我会感觉到一股温暖冲击着我的心脏。后来,我们就结婚了。”

“喔……”“哇……”一阵感叹词此起彼伏地出现在空中,班上出现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同学们纷纷对我点头,表示对我故事的赞赏。而我,坐在那里微笑着,感觉到这场陈述的胜利。

短短的一个关于肢体引发回忆的练习,不但教会了我们怎么通过小的线索去挖掘记忆,与此同时,也是一个解放天性的练习和演说。我临时起意组织起的这个小故事让我开始对现场陈述充满了自信,也引发了我对很多美好瞬间的回忆。

本来班上的气氛是拘谨的,教授通过各种方式让我们呈现自己,讲述自己的前世今生,通过一个个细节,挖掘口述故事的深意。我越来越勇敢地在公开场合表达着自己。我开始越来越了解这段心灵开放的旅程,其实是通往其他心灵的必经之路。

- E N D -

作者简介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范海涛

历任《北京青年报》财经记者,新浪网驻华盛顿记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国区总顾问。2009年,与时任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合作出版《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迄今销量超过100万册。2013年成为第一个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硕士的中国人。2014年创办海涛口述历史·人物传记工作室。2016年,出版《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岁后去留学》。先后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讲述非虚构写作和口述历史。2017年10月,与奇虎360董事长合作出版周鸿祎授权自传《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岁后去留学》是范海涛心路历程的一场记录,有理想和现实、选择与坚持,自我成长和人生奋斗的交互思考。描述了魔幻般的美国大学文科课堂,再现了跌宕起伏的求学经历,并首次向国内读者披露了口述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fanhaitao2017@163.com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海涛的空间纪录,所思所想。这是与海涛之间最近的距离。【微信订阅号:fanhaitao619】
大家都在看
楼主新近贴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58   2019-10-26 21:35:34  回复

回复/评论:三十岁后去留学:解放天性的练习和演说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美国动态 美果转盘 美果商店

Your IP: 52.14.130.13, 2024-04-28 00:57:51

Processed in 0.59584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58)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