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美专家给博客热泼冷水 称其会加剧社会分化
网友【Ranger】 2006-04-03 08:14:34 分享在【精美灌水版块】版块    1    1
博客是否加剧社会分化

整理/本报记者 王元元

主讲人:朗顿·温纳

美国Rensse-laer理工学院教授,著名的技术哲学家和技术政治学“学院派”的领军人物。

最近,中国的博客们骂声四起:韩寒在自己的博客上公然与白烨叫板,导致后者博客关闭;高晓松加入战团起诉韩寒,骂战升级;洪晃在博客上公然大揭前夫陈凯歌短;粱永斌在博客上贬低蔡琴,声称“一个偶像在心中破灭”……

在口水战和花边新闻的冲击下,我们困惑了,平民话语权带来的究竟是什么?这种问题在美国也同样存在,请听美国著名专家对这个问题的探讨。

博客点燃了平民复兴之梦

从2005年3月至今全球博客的数量已经增至三倍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博客点燃了平民复兴之梦,大量平民新闻工作者的产生,让人们有了更多获得信息的渠道。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拥有博客,而更重要的是,到底是谁在阅读博客。哈佛大学的Berkman中心有一个“世界之声”的博客系统,世界范围的博客可以通过它来互相学习和共享,他们雇佣了很多编辑来追踪有趣的博客内容,我在上面看到了用各种语言写成的博客。

对博客们来说,与其说是竞争,不如说是多了交流的可能。博客扩大了信息交流和观点交流的途径。同时,它为新闻的扩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人们只要上网就可以进入新闻界,因为博客是免费的,写的东西非常容易粘贴上去,而且不用经过繁琐的审查。

博客使某些政治问题能够实现实况报道并且使公众能够普遍看到这些问题。写作博客的人们都是从兴趣出发,因此写作者更加得心应手,有的博客定位狭窄,集中在独特的爱好上,而其他的博客则野心更大,他们面向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博客作为政治资源,效率是非常惊人的。

博客起源于人们的普遍不满

出版物电子资源信息覆盖的内容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对它们的范围、倾向性、标准和总体质量不满。在美国的情况是这样,人们看到媒体传达的内容时,总会问:我们得到了我们想要的信息吗?它们是否可靠?来源可以信任吗?我们如何分辨新闻与广告,新闻与诱导性的劝说,新闻与变相宣传?

新世纪以来,人们认为新闻界越来越腐败,信息娱乐界的兴起代替了新闻,夸大事实,严肃性大大降低,记者们热衷于参加媒体见面会和写报道,懒得做艰苦的调查,比起一些长期未被解决的问题来,我们更爱看那些政治丑闻和明星花边,电影明星的婚变比什么都重要。

可是更糟糕的是,新闻开始带有某种倾向性,这些报道具有强烈的变相宣传意味,缺少公正和客观,他们总是找一些观点一致的专家评论一些眼界狭窄的观点,听这个人说的,跟另外一个说的没什么区别。

2003年2月,鲍威尔在联合国的演讲,论证布什政府有关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情况。美国媒体中没有人对这场演讲做批评性的评价。因为他们在报道时存在一个武断的前提,那就是一定要论证战争的正确性。

因为很多人开始怀疑他们从传统新闻报道中所获取的信息,博客正是根源于此。平民记者开始兴起,很多人阅读博客以验证他们读到的报纸媒体内容,或者干脆就以此代替了报纸。我开始信任博客作者,并进而评估我得到信息的意义,传统媒体在报道世界性事件时做的十分糟糕,人们只能求助于博客。

博客加剧了社会间的分化和鸿沟?

报纸领域与博客世界领域对比,差别非常明显。报纸领域包括广泛的一系列社会事件,而博客则跨越了地理与社会的界限;在阅读纸质报纸时,人们需要关注所有的方面,但在博客世界里,秉承的是“信息用户至上主义”,具有选择性,而非普遍的阅读方式。

人们现在在网络上,有选择地阅读自己喜欢和需要的东西,网络可以让你忽略掉其他不喜欢的东西,传统媒体就不能做到这点。博客正是这样的信息选择器,跟ipod音乐播放器和ipvo播放器一样,我喜欢看棒球,它会让我只看到棒球,而没有什么老年妇女关心的问题。技术的设计是个人主义至上的,你可以定制你想要的内容。

但同时也要看到,形成于博客世界的阅读和关注的习惯,产生了一些不幸的后果,关于争议论题,直接和有意义的论辩减少,同时,它加剧了社会间的分化和鸿沟。博客让人躲在了监管良好的大门之后,人们以为自己只是生活在同类人群中间,不受其他人干扰,我想,知道这种区分对于一个好的社会是必要的吗?

初期网络空间似乎完全是开放和多元化的,现在似乎是博客和他的读者陷入了深深的陈规惯例之中。人们非黑即白,只相信自己的倾向,只有两种立场,要么支持我们,要么反对我们,没有任何折中的态度。近期对于博客读者的调查中发现,人们通常来说只支持跟自己相同的观点,而根本没有兴趣去了解与自己相反的看法。

谁来监督博客的真实性?

另一个问题则是博客获得信息的可靠性和质量。对于传统新闻工作来说,有关新闻报道的职业约定是实证性。以学术界作为参照来说,科学家和学者通过发表成果,让其他同行来严格检验其真实性,这不能总保证不严谨的或是错误的观点不漏网,但起码让我们从根本上保持警惕性。在传统媒体中,新闻工作者有职业道德来保证自己的报道都是完全被证实和经得起考验的。

然而网络和博客挑战这些约定,20世纪90年代,莱温斯基事件就是被人在博客上揭露出来,传统媒体对此顾虑重重,而被网络彻底抢了先,从此网络成为不可靠信息的来源天堂。

网络信息缺乏多次考验后的真实性,充斥了许多阴谋理论,选举丑闻和个人相关的报道。最近有报道说,有的企业创立了自己的博客,他们用这个来诽谤那些质疑企业腐败的人。由此而产生的“博客诽谤”,人们可以在博客上肆无忌惮地攻击他人,甚至散布完全虚构的信息。

博客的长处就是提供多种多样靠不住的各类信息。人们只是去阅读有趣的东西,而完全没有兴趣去更正错误。而对于勤奋的读者来说,足够警惕的话,完全可以发现虚假与错误。但是如果人们只喜欢看到自己的喜好,则会无视批评与实证和纠正,“只要相信,就是真实的”。

博客世界能够轻而易举地散播肆虐的谣言和诽谤,而没有与报纸相应的“更正”页面,或者“致编辑的信函”用来纠错,浏览网页的习惯好像变得越来越狭隘。

博客开始是受欢迎的,它加强共同发展和促进对话,本来人们可以更民主更平民化地传播信息,但博客世界发展起来后这个希望黯淡了,原本的共享却成为了冲突,分化与矛盾把平民复兴之梦再度推迟。

转自:北京科技报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谁还没年轻过呢?呵呵呵
大家都在看
楼主新近贴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6-04-03 08:14:34  回复

回复/评论:美专家给博客热泼冷水 称其会加剧社会分化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ICE抓捕的非法移民中,中国人数量激增?
  2. 中国留学生在入境美国时遭遇盘查,中方大使馆发布安全提醒!
  3. 工作日没空?周末集中运动同样有益健康!
  4. 2025年度的美国公立高中排名发布,咱只关注前三!
  5. 为激励员工,OpenAI打算豪掷96亿美元!
  6. 川普政府在力推药价改革和数字医疗系统
  7. 麻省理工学院发布AI学习平台“MIT Learn”
  8. 全美房地产市场在趋向中性,区域分化明显!
  9. SpaceX的星舰“第十次试飞”成功了
  10. 疯狂打压华人精英,勒令华人CEO辞职… 川普政府的致命错误?
  11. 川普总统“访华表态”继续反复
  12. YouTube“反诈频道”助力警方,破获6500万美元诈骗案!
  13. 白宫开通了TikTok 账号,传播政策信息!
  14. 川普总统签署了“对等关税令” 引发全球震荡
  15. 房子属于你,但你得付费受他们管着!关于美国HOA
  16. 香港永居 vs 美国国籍:身份选择背后的生活考量
  17. 蔡文胜的2025大动作之五,香港投资版图在持续扩张!
  18. 广西防城港“奔驰女司机事件”引发全网热议
  19. 苹果投资了6000亿美元,加速“美国制造”计划!
  20. 川普政府的对华政策突然改变了?
  21. 植物油更健康?动物油脂摄入或将加速肿瘤生长
  22. 华人留学生“索赔1亿美元控诉”大学期间的农药伤害
  23. 川普家族竟然靠它狂揽45亿美金!操盘手是赵长鹏?
  24. 中国🇨🇳开始质疑英伟达芯片“存后门”
  25. 川普总统的态度突变,暗示乌克兰应该反击俄罗斯本土?
  26. 美国“真放宽”了对中国留学生的入境政策?
  27. 加州州长竟然模仿川普总统的风格发帖,粉丝数和支持率“都涨了”!
  28. 华人科学家身陷“杀猪盘”,短短数月就被掏光250万美元积蓄!
  29. 选择西雅图、圣地亚哥还是洛杉矶?全面对比“三城生活”
  30. 敌友即友?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开始接触,图谋合伙收购OpenAI?
  31. 中国留学生在入境美国时遭遇驱逐,禁止五年内再入境!
  32. 不输常春藤!盘点学费低、薪资高的25所美国公立大学
  33. 先交押金!美国重启了“签证保证金”试点计划
  34. 美国年轻人的“中国观”悄然转变
  35. 持中国大陆护照在申请美国签证的注意事项更新(2025年8月版本)
  36. 美国华裔二代坦言:中国发展现状,让父辈移民后悔了!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37, 2025-09-03 19:41:14

Processed in 0.09286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