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文的底层逻辑剖析
网友【english】 2021-09-29 01:34:42 分享在【美国信息交流】版块    1    14

好比很多美女整天说要减肥,但却没几个人真正思考过“卡路里”到底是什么一样,大部分的英语学习者也几乎没有深入思考过自己到底是在学什么。而认识一个问题的本质对我们更好地解决它是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的,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那么语言的底层到底是什么呢?正所谓大道至简,在我看来,语言的底层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习惯”!从这个角度看,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养成一种不同于母语的交流习惯的过程”。

这里可能你会觉得我在说的是一句废话,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啊?你真的知道什么是“语言习惯”吗?你又知道如何才能养成语言习惯吗?请跟着我思考几个问题:

· 你是否经常询问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且希望得到一个汉语词与之对应?

· 你是否经常询问一句话如何英译汉或者如何汉译英?

· 你是否觉得你看到的翻译就是原文的“意思”?

· 你是否经常询问和查找能快速提升外语水平的方法?

· 你是否觉得自己外语不好就只是词汇量少和语法没学好?

……

不继续列举了,估计大部分同学已经中了好几枪了。

这里我不是否定大家这样的想法,有这样的想法是极其正常的。我在多年的英语学习生涯中,也有相当长的时间都是这么去思考问题的,但随着知识储备和经验的增长,我越发发现,语言学习很多时候并不是这个逻辑。而我们对于学外语的这些惯性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外语学习本质的认识不足。

下边我们通过举例来具体分析一下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英语学习?

就拿上边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来说吧,是不是每一个汉语词都有一个对应的英语词呢?以前我以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是否定的了。结果我发现真的有很多同学真就是这么认为或者是潜意识会这么认为,所以他们会特别依赖汉语翻译来理解单词的意思,而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有问题的。举个简单例子,很多人背单词是这么背的,abandon,abandon,abandon,放弃,放弃,放弃,很显然,这么背就是把英语词和汉语词进行了一对一对应。“abandon”真的可以跟汉语的“放弃”划等号吗?

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你现在在准备一场英语考试,结果你发现要记两万多个单词才行,实在是太难了,于是你说“我放弃了”,请问可以说I abandon吗?

回到正题,我们先来补充一个语言学的入门概念——语言的“任意性”和“约定俗成性”。

什么叫“任意性”呢?你家的那只宠物“狗”(gou),它在若干年前没被叫成“唐老鸭”(ya),这就是任意性,为什么一个概念要用这个“声音”来表达,其原因可能是随机的、任意的,而不是根据啥既定规则去设计的。放在英语里也一样,dog(刀哥)为什么没有被叫做pig(皮哥),除了语源学家,谁有这闲工夫去考证。

为了让你更清楚,我再来举个例子,你说你手里那个男/女朋友,到底是叫“手机”啊,还是叫“电话”啊?显然,“电话”是更老的一个概念,而“手机”是随着时代发展衍生出来的一个新概念,且不说这中间还有“移动电话”、“大哥大”这种已经我们不怎么说了的概念。在日语里这玩意叫“携带电话”【音译:可以带个蛋瓜(justkidding)】,在英语里又有好几个叫法。

本来就一个“电话”,随着时代发展又衍生出这么多的概念。你说谁说的是对的?都是对的,只是不同时代不同环境的人对一个新事物产生的习惯说法而已。

其实一个概念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不知道哪个人随口说了一句,大家觉得“说得好,说得好”,于是都跟着说,于是就这么说了。而这其实就引出了语言的第二个性质——约定俗成性。

所以,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从本质上是“随意”的,不是谁根据什么法则设计出来的,用教科书的话说,这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对了还有各国人民,说,谁发明的英语。。。你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说到这里,你就可以初步理解“语法”的本质了。先有语言,后有语法,而不是相反。我把语法定义为“对语言中的约定俗成性的不完全归纳”。(千万别背,小心挂科)。

因为语言有“任意性”和“约定俗成性”啊,每一天都有很多新的语言现象被“发明”出来(蓝瘦,香菇),只要这个新的说法被大家所接受,它就是对的。所以过去的语法归纳就可能解释不了今天的语言现象。所以有些老师会讲,这个词近年来有“名词做动词用的趋势”。你说它是个名词,我偏偏当动词用,你说我语法错误,我说你跟不上潮流(预备,撕)。

所以我总是跟我学生说一句话,“你要是能把你说的这句中式英语教会给100万美国人,谁都不敢说你说的是中式英语"。仔细想想还蛮有道理呢。

乔布斯就是任性地把他发明那玩意儿叫做iPhone,你一中国人照样得叫它iPhone,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人发明出来一个广为流传的汉语词去代表它嘛,偶尔听到有人说“苹果机”还被人误认为是个“瘾君子”呢。而“爱疯”,还是洗洗睡吧。为什么没有呢,因为完全没必要啊!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语言只是一种习惯,而不是道理。这年头,“小米”不是食物,“阿里巴巴”没有四十大盗,“岳父”可以随便叫,马云是全国人民的“爸爸”。这就是语言的本质。

那是不是知道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无视语法了?

答案是NO,理由也很简单,语言的演化是非常缓慢的,大部分约定俗成的用法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根本变化,而作为外语学习者,我们不具备创造新表达并影响大部分英语使用者的能力。所以,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去学习英语母语者的使用习惯。

除了传统的语法习惯外,还有很多不太符合语法规则却被广为使用的固定说法,也是我们要重视的内容。从广义来说,这也可以被称作为“二般”情况,并不是错误(一班那个,教导主任喊你)。还记得我们说的“不完全归纳”吗?就是这个意思。

在了解了以上基本逻辑之后,起码我们可以清楚这两点:

1.不需要问太多“Why”,把注意力放在“What”和“How"。

母语者怎么说,你就怎么说。他们这么说只是因为他们习惯这么说,至于这个习惯一开始怎么来的,我们没必要去搞清楚。

比如“为什么would like比want更加礼貌”,“为什么现在进行时可以表示将来” 这类问题我们就都可以归结为“因为这是他们的习惯”。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些结构表达什么意思,以及用在什么地方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对于很多近义词的区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思维打消自己的疑惑。

很多近义词在意思上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比如meeting, session,conference的确都可以表示意群人聚在一起开会,只是它们习惯被用于不同的场合。你真的没必要非用文字去解释一番,这是词典编纂工作者的事情,要知道去准确定义词汇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哪怕是我也得把脑汁榨出来再喝进去,才能想出来啊。

我们只需要知道,每年开的两会用的是two sessions,而新闻发布会用的是press conference,而平时开的会用meeting就可以了。谁不知道这几种会有啥区别,只是没几个人知道怎么去描述这种区别罢了(你懂我啊)。

你就是知道怎么描述,其实多数时候意义也不大。曾经我给一个学生讲了半天这三个的区别,然后问他“美国国会”是哪个词?他犹豫了半天,犹犹豫豫地说“conference?”“Sorry,是congress”。

这个例子就很清楚表明什么叫“语言只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规则”,明天再有个什么新型的会议,你再给它起个名字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如果你非要强行解释,不解释不舒服司机,请联系我。我觉得我们可以谈谈人生。

2.尽量不要“创造”语言

很多时候,我们都被鼓励要多说,好像多说就能提高口语水平一样。而实际上,输入是输出的基础,这个概念被说烂了却少有人真正理解。因为语言某种程度上是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只有一个途径,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我们基本不可能脱口而出自己根本没听过、没重复练过的语言形式的。

如果爸妈没有从娘胎里就告诉我们怎么喊他们,而且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一千遍,指不定我们现在称呼他们啥呢。面对一门外语,我们是不能太自信去生搬硬造的(实际是很多人还是挺自信的)。我们都有很多经验,哦不,是教训,凡是自己随便造出来的句子,十有八九都是中式英语或者火星语。

我这么说的意思不是说我们学英语反而不能说了,而是说我们要以输入为基础去练习讲话,尽量少说不确认是否正确的话。正因为语言的本质是习惯,它很多时候不讲道理,所以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模仿”,而不是创造,你几乎不可能根据什么法则(比如用语法+单词拼凑)去创造地道的语言。

可以这样说,母语者讲的绝大部分语言都符合广义的语法(包括固定和习惯用法),但符合语法的不一定都能被母语者所理解和使用,更不要说我们很多时候我们造出来的连语法都不对。

语言是一种不同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等很多因素合力的产物,这种习惯,是不能被规则创造的。只靠规则,一定讲不出地道的外语。

我们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没学过早上好怎么说,你可能会告诉我是Morning good, 而不是good morning。原因很简单,你不知道母语者的表达习惯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连语法都没学,而是直接模仿了地道的说法,说得多了,也就成为了习惯。比如大家都练到熟能生巧的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 and you?(啥,你敢说这不巧妙)。

“创造”外语说白了就是想用“语法”+“词汇”的套路去讲英语,在水平还不是非常高的时候,这条道路其实是行不通的,这样讲多数都会出现中式英语。我想大家都深有感触。原因是当我们面对一个未知领域的时候,总是倾向于用“简单”的公式去解释,而这种简化很多时候是对事实的巨大误导。

跟上边的例子一样,很多表达我们不会的时候,第一要做的,是去搞清楚母语者通常是如何表达的,而不是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去逐字翻译。

我们要问的不是“你吃了没?”用英语怎么说,而是要搞清楚在中国人问“你吃了吗”的时候,母语者会说什么。可能是“Good morning", "What's up""How are you doing",但绝不是”Did you have breakfast"。这句话语法没错,但用法就不对。见面一句你吃了吗,绝对要搞的老外一脸懵逼,以为你要请他吃饭呢(对,你一定是看上我了)。

所以,请不要太乐于“造句”,先搞清楚母语者会说什么再说,否则就算句子正确,也很可能会闹笑话。

那是不是我们提倡的多张嘴说就没有意义了?

当然不是,如果你真的理解了上边的观点,就知道上述并不是不让你说,而是不提倡随口乱说。

只通过狂说本身不能提高你的语言水平,它可以提高的只是你的流利度和让你变得更勇敢。但难道你想说的是一口错误又流利的英语吗?实际情况是,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输入,并把输入有效转化为输出,也很难有人能滔滔不绝讲错误英语,这也是蛮奇怪的事情,更普遍的情况是,缺乏输入根本讲不出英语,能讲一口流利的错误英语的多数是中等水平的英语学习者。

前面我们说了输入的重要性,而想正确得输出,就必须重复去练习你输入的内容。这才是张嘴说的最大意义。因为养成习惯唯一的途径就是“重复”。而快速养成习惯的方法就是“刻意重复”,或者说是“刻意练习”。

尽管我们提倡像母语一样学外语,但你不可能完全照搬他们的学习方式,因为他们主要是通过日常无意识的大量输入和练习掌握母语的,而我们在不具备母语者语言环境的前提下,又想大量输入的话,有意识的、主动的刻意练习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否则在数量和效率都达不到母语学习条件的情况下,想要尽可能流利讲英语就变得异常困难。

一个表达不是随便说说就掌握了,你需要数十次的重复使用才可能把它变成你的语言储备,如果每一次想表达什么都临时去按照汉语翻译,而对自己已经学过的内容却不加以练习,最终就可能造成一个练习效率非常低的尴尬局面,也就是说你可能会经常遇到明明学过却仍然不会说的情况。这种情况极其普遍,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刻意练习,学过即扔。

出处:头条号 @外语研习社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Follow Me!
大家都在看
楼主新近贴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4   2021-09-29 01:34:42  回复

回复/评论:学习英文的底层逻辑剖析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两大巨头20年恩怨何解?特朗普政府“给撑腰”的马斯克可以直接攻击贝佐斯了?
  2. ChatGPT竟然拒绝谈论此人,无人知道为什么!
  3. 十年了,马航MH370的新一轮探寻工作开启?
  4. 全美最昂贵房产分布的邮政编码榜单出炉
  5. 绝非泛泛之辈!枪杀了美国医保巨头公司高管的嫌疑人落网
  6. 免签力量!外籍人士“中国游”持续火热
  7. 在南加州,学车考驾照的全记录
  8. 中美关系的新篇章?中国的人民日报开始征集“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针对TikTok,联邦法院坚持“不卖就禁”!扎克伯格或将成为最大赢家
  10. 时代在继续推进:“中国边检”已经改名为“中国移民管理”
  11. 移民故事:在北美生活十年后的“回头路”
  12. 在美国买房的省税攻略“十个妙招”
  13. 怪自己心善帮错人!美国华人在Costco购物后,被警察抄家!
  14. 阔别四年,回国大谈AI的马云可以再次盘活阿里吗?
  15. 罪犯也能当总统?美国的底线呢?
  16. 首次入境美国在旧金山机场遭遇了小黑屋
  17. 重大胜利🤑特朗普总统“又赢了一把”
  18. 美国人视角解读的最新中国出口管制:中国开创先例,禁止他国向美国出售商品!
  19. “赴美生子”这次真完了,特朗普政府即将终结“最容易移民方法”
  20. 警告特朗普和马斯克的?美军特种兵策划了Cybertruck爆炸案
  21. 特朗普总统公开表示美中联手可以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当日还会见了TikTok首席执行官!
  22. 拿英伟达“开刀”,是中国GPU自主化的一步险棋!
  23. 金牌讲师在洛杉矶的生存之道
  24. 南加州的海滩评测(图文版)
  25. 特朗普总统公开称赞中方领导人,认可中美可以友好相处!
  26. 绝非野鸡大学!因为太过低调,盘点被低估的8所美国大学
  27. 法官算老几?马斯克:公司应当由股东控制!
  28. 在拜登赦免儿子后… 特朗普总统的特赦名单开始受关注了
  29. 美国政府即将全面解除对华限制?
  30. 中国企业在2025 CES“疯狂圈粉儿”
  31. 最后期限了,TikTok将会卖给谁?伊隆·马斯克?
  32. 针对纽约州指控,他提出无罪抗辩!
  33. 特朗普总统“喜获”年度人物封面,商界CEO们开始“跪舔”!
  34. 态度“回归自然”了?特朗普胜选后首次接受电视访谈
  35. 在中国工作生活多年的前世界500强CEO被提名为美国驻华大使
  36. “CEO杀手”或面临死刑?超级明星律师为其辩护,好莱坞的专题纪录片即将开机拍摄!

美国动态 · 美果转盘 · 美果商店

Your IP: 3.145.12.100, 2025-01-18 18:54:11

Processed in 0.64634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4)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