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meiguo.com 于 2025 年 9 月 5 日收到的消息 ‣ 谷歌公司近日宣布,将从核聚变创业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的首座商业电厂ARC采购200兆瓦电力。这一协议规模远超2023年微软与Helion Energy的50兆瓦协议,成为当前全球最大的聚变能源购电协议。
CFS公司自2021年起获得大量投资,2023年8月28日完成8.63亿美元的B2轮融资,B轮总计融资26.63亿美元,占全球聚变行业融资的三分之一。公司估值达80亿美元,背后有谷歌、英伟达和比尔·盖茨基金等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合肥的EAST实验装置成功将等离子体维持在1亿摄氏度超过1000秒,刷新世界纪录。这标志着可控核聚变技术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
核聚变技术从理论到实验历经多年。1920年爱丁顿提出太阳能量来自核聚变,1950年代美苏竞争推动托卡马克发展。冷战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成为最大国际合作项目。
科技巨头投资核聚变主要出于数据中心能源需求和碳中和压力。数据中心用电量巨大,而核聚变提供稳定、零碳、高能量密度的电力。
CFS创始人鲍勃·马姆加德带领团队在2021年实现高温超导磁体突破,使反应堆体积大幅缩小。目前,CFS的SPARC试验机正在建设,计划2025至2026年点火。
全球范围内,美国Helion、英国Tokamak Energy等公司也在推进聚变技术。中国在EAST等装置上领先,并启动“中国版ITER”CFETR计划。
中国聚变领域获得政策支持,包括《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多家企业获融资。创业公司如诺瓦聚变、能量奇点等也获得亿元级投资。
尽管核聚变商业化面临技术、工程和供应链挑战,但全球资本和科研力量正加速推动其落地。
综合自网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