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四大媒体以外,目前有一个新的媒体,已经引起了广告商们的注意,那就是手机。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06年移动广告全球市场收益为8.7亿美金,仅占全球广告营收的0.2%,而2011年预计将达到113亿美金,占全球广告营收的2%。这意味着随着手机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无线营销正在逐渐全面启动。
其实移动广告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大家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移动广告。目前移动广告的主流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垃圾SMS”。移动广告被冠以“垃圾”的头衔,体现了移动用户对于目前移动SMS广告的强烈抵触情绪。因为与其他媒体不同,手机属于私人化程度很高的媒体,在手机媒体上投放广告,必须在用户拥有选择和控制权的前提下进行。然而目前的移动广告业界,由于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技术条件和监管制度,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大大影响了移动广告的投放效果。
移动广告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合理分类、定向投放、人性接收。广告其实就是商家与用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商家在投放广告时,需要分析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不仅仅要参考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水平等静态指标,还要考虑所处环境、个人需求等其他动态参数,才有可能准确地提炼出用户身上的商业价值,才有可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用户允许的前提下准确地投放广告,实现广告的预期效果,否则无疑于对牛弹琴。说到底,移动广告,应该是用户拥有选择权限的“按需投放”的精准营销模式,然而目前在移动广告领域,还有很多技术、商业和法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移动广告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对传统媒体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广告,都是媒体内容的副产品。除了纯粹以广告为内容的某些报刊、杂志外,用户通常是在享受媒体提供的内容服务的前提下,接受媒体提供的广告,媒体运营商用丰富的内容来补偿用户花费在广告上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商家只有根据媒体内容的特点,才可以判断媒体用户的可能需求,才可以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换句话说,广告是建立在内容的基础上,无论这个内容免费与否,它都必须足够精彩,足够丰富,带给用户足够的价值。脱离内容去谈广告,广告必然是失败的。
目前移动数据业务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移动平台上还缺乏丰富多彩的数据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就急于将广告与数据业务进行捆绑,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收益,还会影响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因此,无论是运营商,还是SP或者CP,现在还是少谈些广告,多想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