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他向全世界收了20年的专利费,几乎每个人都是他的客户!
网友【chuang】 2019-11-28 17:19:37 分享在【时代发展的印记】版块    1    4

14天前,U盘的专利到期了。

对于早已不用U盘的我们来说,这似乎是一件小事儿。

但对于中国计算机领域的原创来说,这称得上一件令人唏嘘的大事。

因为,U盘曾被认为是“20年来计算机存储领域,唯一属于中国人的原创性发明专利成果。”

没错,U盘是中国人发明的,一家叫朗科的科技公司。

15年前,连索尼、三星这样的国际巨头也要从朗科购买USB闪存产品。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一)

1998年,在北京外经贸部做事的马云,还不知道阿里为何物,马化腾在从朋友那里借来的舞蹈教室里,刚刚创办了腾讯,QQ的前身因为抄袭,陷入了侵权风波。

而就在深圳,离腾讯不远处,一场围绕USB闪存盘发明权的争夺战,正式展开。

角力的核心,是一家叫朗科科技的中国公司、一家叫M-Systems的以色列公司,和一家叫Trek的新加坡公司。

他们三家公司,都声称自己发明了优盘。

那时的大环境,怎么看都对朗科不利。

以当时中国计算机领域的落后程度,怎么可能有能力发明U盘?

但你别说,U盘还真是朗科独立发明的。

时间回到1994年,在当时新加坡第二大多媒体公司任职的朗科创始人邓国顺,第一个月就拿到了1万的月薪。在当时,这是个天文数字。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但无论他多努力,一到了核心技术,自己就被支走。

邓国顺很不高兴,他带着一身技术,负起出走,入职飞利浦。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他负责的第一个竞标项目就超过了一个亿,改了22稿方案后终于中标。

虽然过程并不顺利,但邓国顺还是觉得做市场这件事太容易了,那为什么不直接自己创业呢?

1998年,经常出差的邓国顺发现,自己带出去的软盘因为新加坡潮湿的空气经常出现问题,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软盘就用坏了5个,导致一些重要的资料再也找不回来。

有没有一款产品可以替代软盘呢?

1999年,邓国顺在新加坡认识了自己的老乡,也是自己的校友中科院自动化所硕士成晓华,聊天时两人都提到了一个很感兴趣的话题。

计算机的主板、CPU、键盘以及鼠标都在不断更新换代,为什么只有软驱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变化?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为什么计算机配置的标准制定者中从来没有中国厂商的名字?”

能不能做一款既小巧、又稳定而且容量还比软盘大几倍的移动存储器,而中国厂商可以成为标准的制定者呢?

在中国计算机无比落后的年代,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伟大的想法。

两人一拍即合,他们各凑了15万,从新加坡辞职回国创业。

邓国顺在深圳罗湖水产大厦租了一套两居室,“客厅做会议室,主卧做办公室,次卧做开发室和卧室。”

两人半年多的时间,几乎足不出户,开始研究。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他们的思路是用闪存芯片来做存储的核心,但当时内地还买不到闪存,于是邓国顺在新加坡买了一个32M的MP3,拆成了4块8M的闪存芯片,用来做最初的模板样品。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他们用坏了4台电脑,终于做出了样品。

它小到可以挂在脖子上,从3米的高度落下毫发无埙。这是一款可以替代传统软盘的革命性产品。

他们将其取名为“优盘”。

有了发明U盘的充分证据,2002年,朗科科技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的专利——“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装置”。

这填补了中国计算机存储领域20年来发明专利的空白。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专利权的获得引起了整个存储界极大的震动,以色列M-Systems立即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复审。

其实严格来说,以色列M-Systems也发明了U盘。

两片完全不同的土地,互不干涉的同一个发明,到底该判给谁呢?

不同的是,以色列的公司发明U盘后,并没有怎么推销。

但邓国顺为了推销U盘,可谓付出了九牛二虎之力。

1999年5月,邓国顺和成晓华共同出资创办了朗科电脑。

邓国顺带着U盘去参加深圳的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瞬间引起轰动,当即获得深圳市12万元的创业基金。

但要想量产,这点钱并不够。

邓国顺开始找风险投资,他找了深圳的一家央企、去北京中关村找了很多知名公司,都无疾而终。

产品虽然优势明显,但当时很多人觉得,储存棒和微型硬盘才是未来的主流方向。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图:IBM和日立的微型硬盘

他把眼光投向了国外,硅谷的一家公司希望他能把公司开在硅谷,邓国顺拒绝了。因为他觉得,从长期来看,只有在国内才能控制成本。

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自己接着再去打工,攒够了钱再自己做。

但没有想到,在机场转机的时候,他遇到了东芝在新加坡的总代理,两人之前就已经在很多场合见过了。

谈到投资,对方表示没有问题,但条件是要让他们做代工,这正合邓国顺的心意。

300万美元注资到账,他开始了全球产品宣传。

2000年3月,在德国CeBIT展上,U盘再次引起轰动。

他去美国参加环太平洋电脑节,在其官网上打出了第一支广告。

宣传收到了效果,2000年12月,优盘牌闪存盘被IBM公司列为其无线应用解决方案唯一推荐存储产品。

他们也收到了第一单大生意:“30片优盘,价值2万多。”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这只是一个开始,邓国顺决定去找自己的老东家。

2000年,联想笔记本已经做到国内第一,邓国顺找到联想,表达了合作的意愿,朗科成为了联想V系列笔记本的标配,三个月内就卖出去了3000套,U盘开始火爆。

一场由朗科掀起的计算机存储领域变革,正式开始。

2002年初,三星公司宣布在韩国国内全面淘汰软驱,新配置是具备启动功能的USB移动硬盘。

之后,英特尔在发布的微处理器中添加指令,停止对软驱的支持,推广由英特尔提出标准开发的USB接口产品。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由一家中国公司发明的U盘,带来了世界知名公司在存储领域的变革。

在当时看来,怎么看都值得大书特书。

2004年12月7日,美国国家专利局正式授权朗科——闪存盘基础发明专利。

一场历时6年的专利权之争,终于结束,朗科完胜。

(二)

朗科站在计算机存储领域,中国技术的最高点上,拥有无上荣光。

无论怎么看,它后来都该引领存储领域技术的发展,取得一番非凡的成就。

邓国顺也给朗科立下了远大志向:成为一家“百年老店”,而不是一家“短命的明星公司”。

但成功的道路上总要有些坎坷,朗科也不例外。

2001年,市场上出现了10多家企业开始生产闪存盘,一年后,这个数字增长了十倍以上。

“内存更大,速度更快”,成了各个厂家打出的口号。

激烈的竞争之下,一场价格战势在必行:朗科卖599元时,他们的价格只卖299元,甚至99元。

1992年成立的鲁文,成了这其中的代表。

2002年,朗科和鲁文的竞争达到了一个高潮:广告、销量、价格,双方全面对标。

但作为U盘的先行者,朗科前期投入了高额的成本,价格上自然不占优势。因此尽管朗科降了两次价,但还是比鲁文的贵100多元。

朗科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降价,自然会赔钱;不降,销量肯定下滑。

就在邓国顺一筹莫展的时候,鲁文自己把销量吹得太大,被税务局找上了门,后来就一蹶不振了。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种种际会,朗科占据了U盘市场的半壁江山,总销量达到137.86万片,全国市场占有率50.06%,朗科创下了年营收2.5亿的历史新高。

经过这一战,邓国顺意识到,产品还是要规范,他也认定,一流企业卖的应该是专利。

毫无疑问,邓国顺的远见,在日后为公司带来了巨大收益。

一边推出新产品的朗科,一边也在加紧专利布局。2005年,他们在全球申请的专利,达到了336件。

凭借专利授权许可收费,朗科每年的收益就能超过1个亿。

2005年,每年收益超过1个亿。在行业里,这是数得上号的公司。

那时的朗科十分辉煌,但不是因为技术的牛逼,而是因为打官司总能赢。

2004年6月,被称为“中国IT知识产权第一案”的“朗科诉华旗侵犯专利权案”法院一审宣判,朗科胜诉,判决宣布华旗需要向朗科赔偿100万元。两年后,两家达成了和解协议。

2004年8年,朗科起诉索尼,要求索尼停止侵权行为,并索赔1000万元。

两年后,两家最终在庭上达成了和解,同时索尼也决定从朗科购买闪存盘产品。

搜索当时关于朗科的新闻,大部分都是关于打官司。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最辉煌的大概是2006年2月,朗科对美国巨头公司PNY提起诉讼,这家成立于1985年的公司在个人计算机闪存盘产品上,位居美国零售市场的领先地位。

一家中国公司,在美国本土起诉一家美国企业,几乎没有人认为会有胜算。

邓国顺不这么认为,他选了一家全球性律师事务所。100多年的历史里,这家律师事务所打赢过很多知识产权的案子。

结果没有让他失望,2008年2月,就在法院判决前,美国PNY和朗科达成了调解,也签订了专利授权许可协议。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这次诉讼被称为“中国IT企业境外专利维权第一案”。

朗科也被当时的媒体总结为,首家以专利持有者身份,与国外企业签署专利许可协议的中国企业。

尽管诉讼不断,但靠着专利,最后朗科大部分都能赢。

朗科逐渐与Toshiba(东芝)、Kingston(金士顿)、Phison(群联)等企业都签订了专利授权许可协议,专利收入不断增加。

邓国顺的个人荣誉也开始增加:“首届中国知识产权十大风云人物”、“中国IT十大风云人物”。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收入、产品、荣誉,这些都证明了朗科当时的辉煌,也见证了邓国顺个人的风光。

2010年1月8日,朗科在深交所成功上市,邓国顺凭借持有的股份,身价超过了6个亿。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仅仅过了8个月,邓国顺就宣布,因为“个人原因”,辞去朗科一切职务。

(三)

上市仅8个月,创始人就辞职?这样的操作没人见过。

但也许这场危机,从他们创业的那天起,便已经悄悄酝酿。

在邓国顺的眼中,和自己一起创业的成晓华因为是老乡,两人都有“湘人血液中的勇敢与倔强”,因此没有过多权衡,就一起开始了创业。

但如果换成成晓华的视角,故事就有了另外一个版本。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1999年,他已经在芯片领域工作了好几年, 接手了飞利浦USB研发部门的一项任务,需要去市场上调研,看看还能做出什么样新功能的USB应用方案。

成晓华说,半年的时间里,他找到了20多套USB应用方案,而其中的一个,他自己保留了下来,没有上交公司。

这个方案,就是之后U盘的雏形。

在创业的浪潮下,成晓华决定“下海”。

坊间传闻,成晓华的第一合作人选并不是邓国顺,因为邓国顺太强势了,什么事情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更何况,前一年邓国顺已经创办了自己的外包公司,自己更没有主动权。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自己的第一人选没能合作,当时在新加坡的妻子身体也不好,无法全身心投入公司。

着急之下,他让邓国顺做了CEO,邓国顺的性格也可以把这个事情推下去,股份一人一半。

二人内心是否平衡,我们不得而知。只是伴随着这场合作的开始,U盘诞生了。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但作为联合创始人,他们日后的矛盾越来越大,意见上的差异也越来越大。

在朗科蒸蒸日上的时候,成晓华和邓国顺在经营理念上出现分歧,成晓华希望公司调整战略,整合外部资源,但邓国顺决定奉行稳中求进,小步快跑的思路。

2006年,成晓华提出的改革提议遭到董事会否决,思考过后,他决定离开朗科,自己创业。

但在他正做得风风火火的时候,邓国顺的突然离职让监管部门倍感压力。

公司刚上市8个月,邓国顺就离职。有人说是因为公司业绩连年下降,邓国顺无力回天,想离职后减持套现,有人说是因为内讧。

究竟为什么,至今仍是个谜。

但公司还要发展,不断有人前来游说成晓华,让他回到朗科主政。

其实成晓华的创业公司已经拿到融资,前景明朗;回来当上市公司董事长,不会得到更多的股份,还要放弃自己在创业公司的管理职位。

但也许就像初恋情结,他不忍心看着自己创办的第一家公司衰落,他答应回来顶一下。

就这样,成晓华再次回到了朗科。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可在朗科员工的眼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他们认为邓国顺的离职是公司高层“打架”,上市后成晓华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他联合第四大股东,“把邓给撵走了”。

扑朔迷离,外人也难以断定,到底谁说的才是真的。但公司高层的不和,却成了大家眼中的共识,上市后的朗科,在媒体报道中,大都离不开“内讧”、“内斗”这样的词。

成晓华回到公司,邓国顺虽然离开了,但拥有大量股份的他,并没有停止公司的决策。

4年里,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的140个议案中,邓国顺为首的董事对其中47个提出了反对和弃权意见;

股东大会共审议通过了47个议案,邓国顺对其中的9个,提出了反对或者弃权意见。

事情不断被否决,迟迟无法推进。

2010年上市到2014年,朗科换了三个掌门人,公司整体业绩却停滞不前。

2013年净利润只有593万元,仅是上市时的1/3,市值缩水达到四成。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这一切都证明着,投资人正在对朗科失去信心。

其实回头仔细看看朗科的梦想——成为一家百年老店,一家伟大的科技公司,却觉得无比讽刺。

朗科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拥有什么呢?

芯片没有,技术没有。除了U盘的专利,他们一无所有。

其实严格来说,朗科不是没有做过技术的研发。

早在遥远的2003年,他们推出过“优芯1号”和超稳定技术。

但是刚一推出,朗科的前员工就发长文曝光,“优芯1号”从头到尾只是一次炒作,是公司花2万,从国外买来的没什么实质意义的图纸。其实“优芯1号”并不存在。

超稳定技术并不会解决宣传中的问题,文件不但会丢失,还会报错。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邓国顺对着媒体辩驳:朗科有100多人的研发团队,这是他们自己研发的技术。

事实真相,已经无从得知。

只是,朗科研发的产品,似乎没有激起丝毫水花。

他们上市后,在往日的荣光里,陷入无边内讧,而世界却已经变天了。

网盘和云存储纷纷兴起,我们很少再拿着U盘奔赴一个打印店。

而在这片新的天地里,却迟迟没有看到朗科的影子。

那朗科如今靠什么活着呢?专利费和“收租”。

当朗科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深圳的朗科大厦,似乎成了他们唯一辉煌过的痕迹。

地上一共19层,地下两层,但朗科自己实际使用不到四层。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剩下的,则全部被租了出去。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朗科还是腾讯的房东。

时光轮转,20年前被逼到要卖身的腾讯,已经成为了市值3.2万亿港元的巨头;而曾经的巨头朗科,却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当朗科去向腾讯收租的时候,不知是何种心情。

2018年,朗科专利授权许可收入3629.26万元,毛利率100%;房屋租赁营收3741.49万元,毛利率为85.7%。

专利和租金,各占公司净利润的一半。

没错,曾经唯一在计算机界拥有发明创造的中国公司,曾经决心成为“百年老店”的中国公司,变成了靠着一点专利费过日子,躺着赚钱的“包租婆”。这是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美梦。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但更糟的是,一场20年前就可以预见的危机,正在悄然而来。

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2019年11月14日,就是朗科躺着赚钱结束的日子。

20年前,他们就知道这一天会到来。但沉迷于官司和内讧的他们,在云存储的时代,却迟迟没有交出新作品。

有人问:专利到期了,上市公司朗科的收入要怎么办?

朗科答:目前尚无有效措施。

他终究还是没能成为理想中的百年老店,而做了一家“短命的明星企业”。

尾声

知乎上有一些这样的问题:“中国有哪些引以为傲的发明”、“现代中国有哪些不摸苏俄和美国过河而是自己摸索思路的发明?”,高赞答案都提到了朗科科技和“U盘”。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因为20世纪末,我们的科技实在是太落后了,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发明。

而朗科,成为了那个时期的一颗明珠。

“如果能重来一次,朗科会不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午夜梦回之时,也许邓国顺曾无数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也许没有人可以百分之百确定,但也没有人会否认,他们曾经有过这样的机会。

虽然U盘只是把已有的技术,做了创造性的结合,算不上什么核心科技。

但他们率先发现了,并手握专利,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收着国际巨头的专利费。

他们拥有资金,可以网罗人才,引领更多的技术走向。看上去他们就要成为标准的制定者了。

但也许是躺着赚钱的日子太舒服,也许是上市后大家各怀心思,朗科没能把闪存和USB标准的制定掌握在自己手里;虽然他们也曾积极开发存储主控芯片,但并没有在固态存储主控中占据优势。

于是,这个曾经的明珠,在人群中变得黯淡无光。

如今,提起U盘,已经没有几个人知道朗科了。

甚至,连朗科生产的U盘,大家都以为是小公司的山寨产品。

20年前,他向全世界收U盘专利费,如今收腾讯房租为生

没错,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成者为王,败者为山寨。

如今,我们已经产生了很多像曾经的朗科一样的明星企业。我只希望,他们永远记住:“掌握核心科技”,从来都不止是一句广告语。

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和别人竞争时,有足够的底气和筹码。

惟其如此,一家科技企业才能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屹立不倒。

成为一家“百年老店”的梦想很远,但惟其如此,我们方能有一点点靠近梦想的踏实。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我已经有美国绿卡了,只差美果绿卡啦!
大家都在看
楼主新近贴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4   2019-11-28 17:19:37  回复

回复/评论:他向全世界收了20年的专利费,几乎每个人都是他的客户!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敌友即友?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开始接触,图谋合伙收购OpenAI?
  2. 相差3米!星舰试飞“精准溅落”展现技术突破
  3. 持中国大陆护照在申请美国签证的注意事项更新(2025年8月版本)
  4. 启程回国:美元很香,但回家的路更香!
  5. 华人科学家身陷“杀猪盘”,短短数月就被掏光250万美元积蓄!
  6. 不输常春藤!盘点学费低、薪资高的25所美国公立大学
  7. 中国留学生在入境美国时遭遇驱逐,禁止五年内再入境!
  8. 工作日没空?周末集中运动同样有益健康!
  9. SpaceX的星舰“第十次试飞”成功了
  10. 蔡文胜的2025大动作之五,香港投资版图在持续扩张!
  11. 先交押金!美国重启了“签证保证金”试点计划
  12. 川普家族竟然靠它狂揽45亿美金!操盘手是赵长鹏?
  13. 美国“真放宽”了对中国留学生的入境政策?
  14. 为激励员工,OpenAI打算豪掷96亿美元!
  15. 休斯顿机场“小黑屋内的铝箔纸”:中国留学生遭遇遣返的36小时煎熬
  16. 选择西雅图、圣地亚哥还是洛杉矶?全面对比“三城生活”
  17. 马斯克“xAI”起诉前工程师“泄露机密”
  18. 美国年轻人的“中国观”悄然转变
  19. 麦当劳CEO声称美国品牌的声誉在全球下滑
  20. 白宫开通了TikTok 账号,传播政策信息!
  21. 中国留学生在入境美国时遭遇盘查,中方大使馆发布安全提醒!
  22. 从近期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入境的悲惨遭遇说起
  23. 加州州长竟然模仿川普总统的风格发帖,粉丝数和支持率“都涨了”!
  24. 疯狂打压华人精英,勒令华人CEO辞职… 川普政府的致命错误?
  25. 植物油更健康?动物油脂摄入或将加速肿瘤生长
  26. 川普总统的态度突变,暗示乌克兰应该反击俄罗斯本土?
  27. Niche发布2026全美最佳大学榜单 MIT重回榜首
  28. ICE抓捕的非法移民中,中国人数量激增?
  29. 从美国回到中国的,基本都会被问及这些问题!
  30. YouTube“反诈频道”助力警方,破获6500万美元诈骗案!
  31. 美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印度制造”的份额激增
  32. 全美房地产市场在趋向中性,区域分化明显!
  33. 房子属于你,但你得付费受他们管着!关于美国HOA
  34. 华人留学生“索赔1亿美元控诉”大学期间的农药伤害
  35. 2025年度的美国公立高中排名发布,咱只关注前三!
  36. 美国华裔二代坦言:中国发展现状,让父辈移民后悔了!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36, 2025-09-12 09:02:00

Processed in 1.39166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4)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