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是汽车业自主品牌的翘楚,另一方是国内著名的网络企业,奇瑞与Tencent两者本是“井水不犯河水”,但目前却正为国人所耳熟能详的名字—QQ—而“纠缠不清”。
此事源于奇瑞的热销小车QQ与Tencent的聊天工具QQ使用了相同的标志。
按照业界普遍的说法,Tencent没有授权奇瑞QQ商标使用权,而上市两年的奇瑞QQ也并非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在案的商标。
但有专家认为,按照目前掌握的资料还不能断定,奇瑞QQ侵犯了Tencent QQ的商标。事实上,Tencent与奇瑞双方仍在就此事进行协商。业内预计,双方最后很大可能“化干戈为玉帛”,奇瑞有望再次在知识产权纠纷中涉险过关。
在QQ商标争执之前不久,奇瑞才与通用在QQ外型设计等方面达成和解协议,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影响全球的知识产权纠纷。10月,法国雪铁龙与上海华普汽车也传出在车型设计方面的纠纷。
而在过去两年来,本田状告双环等10多家地方SUV企业抄袭其CR-V外形的官司更是高潮迭起,双方目前还在进行着“诉讼与反诉讼”的马拉松之战。此前,还有丰田与吉利、本田与力帆双双就标识之争也闹上了法院。
由此可见,对于中国汽车业而言,过去几年来,知识产权纠纷方面发出的激辩之音一浪高于一浪。这已经成为国际汽车业关注的焦点,似乎亦是中国汽车业在自主品牌建设道路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那么为什么中国汽车业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与众多的知识产权纠纷随影相伴呢?
其实,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汽车企业在起步阶段由于知识产权意识方面的淡薄,而没有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利益,甚至不得不最后“受制于人”。
针对一系列知识产权纠纷,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尹家绪提醒道,目前,国外的汽车企业加紧对中国的民族汽车品牌进行全方位的“围追堵截”,而以专利被侵权为借口的知识产权纠纷是其中的主要手段,“加快专利申请也就是保护中国的民族汽车品牌。”目前汽车业知识产权纠纷有相当一部分由此产生,尹家绪此言可谓一语中的。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些纠纷背后确实透视出中国汽车工业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某些企业在起步阶段利用搭“顺风车”的侥幸心理,借用国际某些知名品牌的相近标识,或者是部分外型设计,通过更低价格以求迅速打开市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此举为某些企业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汽车业的声誉。
因此,目前已经脱离了“混沌”发展阶段的中国汽车业,亟需洗掉这一层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原罪”,才能谋求可持续性发展。
从长远角度而言,中国汽车业更应该主动寻求法律工具,对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保驾护航。这不仅仅关系到一家企业,还可能影响到中国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
转自: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