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meiguo.com 于 2025 年 8 月 11 日收到的消息 ‣ 近年来,卫星正经历一场静默的技术革命。过去这些“哑巴卫星”仅执行地面指令,如今则逐步具备自主计算能力。边缘计算技术的突破,使卫星能直接处理遥感数据,大幅缩短灾害预警响应时间。
传统卫星在发现森林火灾时,需将图像传回地面分析,耗时数小时。而具备计算能力的卫星可实时识别火情,将预警时间压缩至分钟级。这一变革源于北京邮电大学邢若粼团队的“天算星座”项目,其研发的8颗实验卫星正在验证太空计算技术。
团队攻克三大技术难关:1. 采用冗余备份系统,如SpaceX的多引擎设计,提升卫星可靠性;2. 实现软硬件深度协同开发,优化性能与稳定性;3. 全链路国产化方案,保障技术自主可控。实验数据显示,其卫星通信成功率高达99.9%,为商业应用奠定基础。
2025年2月,邢博士创立一苇宇航,致力于太空算力产品产业化。公司名称源自《诗经》“一苇渡江”,寓意以创新技术探索宇宙。目前其研发的太空服务器已通过在轨测试,为灾害监测、通信优化等领域提供新解决方案。
未来卫星网络将实现分布式协作,形成天地一体化计算系统。邢团队预计,随着成本降低,太空算力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第十一届全球边缘计算大会将于8月23日在北京举办,邢博士将分享技术突破与产业前景。
此次技术革新不仅改变卫星功能,更重塑人类探索太空的方式。从指令执行到自主决策,卫星正成为太空中的智能节点,为构建“天数天算”体系开辟新路径。
综合自网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