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年写作计划第1425天,星期日,费城,晴天。
来到美国工作之后,你会发现:
这里的金融体系和国内完全不同,工具更多、选择更复杂、税务也更讲究策略。
过去十几年在国内职场累积的经验,几乎无法帮我理解“美国人的财富系统”。比如不懂英文金融术语、不了解美国家庭资产配置、面对401K和各种投资账户一头雾水。
后来,我考下了美国地产经纪人和保险经纪人的执照,每天让自己学一点财商,以一种“重新做人”的状态,把美国的理财逻辑一点点捋顺。
每天记录下来,写给那个在中年重新出发的自己,还有看到文章的你。
因为无论身处哪个国家,一份清晰的个人理财规划永远是人生底层安全感的来源。

不理财就是一种风险
通过工作中,接触和了解到很多华人,虽然工作努力、收入稳定,但对账户、税务、退休金、保险其实是属于“半懂不懂”,比如:
高收入却没退休金计划
买房多年却没有任何保障性保险
401(k)放在公司但完全不看
现金放在checking账户多年,通胀吞噬一半价值
买了投资房,却没有适当的资产保护结构
这一切让我突然明白一句话:
在美国,不理财不是保守,而是一种危险。
在美国理财的底层逻辑:三个关键词
在美国理财,所有体系几乎可以用三个关键词解释:
1、税(Tax)决定你能留下多少钱
你赚到的不是你能花的。
W-2员工、1099自由职业、地产投资者、企业主——税率相差巨大。
我进入保险行业后才更明确:税务决定了财富能否累积成“雪球”。
2、账户(Account)决定钱的增长方式
在美国,不同账户意味着不同规则:
401(k):税前投入、退休才交税
Roth IRA:税后投入、增长免税
Brokerage个人证券投资账户:灵活、高自由度,但要交税
IUL:现金免税增长 + 免税取出
房产:折旧、抵扣利息、资本利得优惠
你放的钱在哪,比你赚多少钱更关键。
3、风险管理(Protection)决定你能不能走到终点
我做保险以后最深的感受是:
美国人真正看重的是“风险隔离”。
它不像国内“保险焦虑感”,
在美国这是一个成熟的资产层:
医疗风险 → 医疗保险
家庭风险 → Term/永久寿险
长期护理风险→长期护理险
意外风险 → Disability
财富风险 → Trust、LLC
房产风险 → 房屋险、责任险
也就是说,你越富有,越需要保护。

我现在用的“中年重启版资产配置”
因为我自己从小白开始学习,整理出一份最基础但很实用的“中年配置公式”。
(注:这是我作为地产与保险经纪人、也是从实际华人客户案例总结出的经验,不是金融建议,仅供思考。)
1、短期安全层|应急金 6–12 个月
放在 高收益储蓄账户 HYSA或者 Money Market,不追求收益,只追求随时可用
这层决定你能不能从容。
2、退休金层,强制性的长期积累(锁住自己)
美国人最强的财富积累,是靠强制储蓄,比如:
401(k)(公司 match 一定要拿满)
IRA 或 Roth IRA
个体户的 SEP IRA 或 Solo 401(k)
好处是就:你被强制做了人生最重要的事——提前储蓄。
3、生息资产层,实现长期复利
对于我们华人来说,最容易理解的生息资产是房产。
房地产
比如自住房锁定你的生活底线,
投资房有租金 + 折旧 + 税务优惠,地产几乎是我们华人族群最强项。
股票 / ETF
像 VOO、QQQ、VTI,用“定投”代替情绪,简单暴力又有效。我践行一个原则:
不要all in,不要追热点。
人寿保险中的现金价值(IUL / WL)
作为保险经纪人,我必须说一句公道话:
它值得放入我们的资产配置中,因为增长免税,可借可取,不受市场暴跌影响,生前福利可抵御大病/长期护理风险,同时也是传承工具
如果你收入稳定、税率高、有家庭责任,
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稳健资产池”。
4、风险隔离层,避免一次事故毁掉家庭
这层是我进入行业后才真正理解的。
我们常说:“风险在美国特别贵。”
但实际上,美国的风险不是贵,而是“没有成本上限”。比如:
一次医院账单五六万
一次车祸几十万
一场重病几十万
长期护理一年8–12万
家庭主要经济支柱意外离世,家庭断供,风险隔离并不是“花钱”,而是你在买一个底线。
美国的财富体系,不奖励聪明的人,只奖励有系统的人。
我每天坚持写作,坚持学习财商,坚持比昨天多进步一点点,这些“复利式的小改变”,正在慢慢重建我的新人生。
与其追求一次翻盘,不如搭建一个不会崩的系统。这是美国式理财的真相,也是我这两年时间换来的财商觉醒。
出处:见配图右下角